《夜晚的实验》教案
发布时间:2015-04-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秋月
《夜晚的实验》教案设计

                        六3班   张秋月

教学要求:

1、熟读全文,熟知实验过程,感受好奇之于科学家的可贵。

2、通过对话交流,感受斯帕拉捷实验中细心观察、善于思考、锲而不舍的科学品质。

3、能够说出斯帕拉捷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对自己的启示。

教学难点:

体会斯帕杰细心观察,善于思考、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能够说出斯帕拉捷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对自己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从疑入手,以疑促思

导入: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夜晚的实验》这一课,已经解决了一些心中的疑问。谁来说说,你解决了哪些疑问?有些问题非常浅显,读过课文我们就能回答出来。而有些问题则需要我们仔细的读课文,认真地思考才能回答出来。

比如老师这里有这样一个问题:

斯帕拉捷是一个                                                 ……的科学家。

你觉得这些横线上可以填哪些词语?认真读读课文,边读边写上你的思考。

二、走进文本,走近人物

         板块预设一:细心观察

 在学生谈到细心观察时,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斯帕拉捷细心观察的语句。

出示: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从来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

1、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斯帕拉捷是一个细心观察的人。

2、指导朗读,突出这些词语。

3、通过朗读,你觉得斯帕拉捷的观察与一般人的观察相比怎样?

板书:细心观察

         板块预设二:善于思考

在学生谈到善于思考时,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斯帕拉捷善于思考的语句。

A、出示: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

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

难道他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

1、分别指导读,可以加上个字,读出奇怪的语气。

2、出示好奇 奇怪 猜想,让学生连线。

3、思考,为什么第一处问句要用好奇而不用奇怪。

4、读过课文之后,你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回答这三个问题。

B、相机出示: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1、如果你是当时的斯帕拉捷,心情怎样?会有怎样的动作?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2、改变啊的读音,读出惊讶的语气。

3、去掉,把原来是改成就是回应惊讶的读法。

4、让学生再问出示的三个问题,再请三名学生分别用肯定的语气回答。

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就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C、文中还有两次实验没有写出斯帕拉捷的思考,你觉得在堵鼻的时候,斯帕拉捷会怎么想?堵耳朵之前,斯帕拉捷又会怎么想?

板书:善于思考

         板块预设三:锲而不舍

1、斯帕拉捷的锲而不舍表现在哪里?(四次实验,前三次都失败了。)

2、四次实验的经过如何,哪一次写得最详细,如果每一次都这么写,行不行?(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3、前面三次实验都没能找到蝙蝠飞行的秘密,会有人来劝,怎么劝?斯帕拉捷会怎么答。全班分两组讨论,一组劝,一组答。

4、既然劝不住他,那就来赞赞他。

         板块预设四:做出杰出贡献

1、为什么说斯帕拉捷是一位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2、超声波的应用有多广泛?

3、指导读斯帕拉捷……巨大的恩惠

板书:做出杰出贡献

三、走出文本,走进人物

1、几个词语能概括斯帕拉捷的一生吗?显然不能。我们再来看一段关于斯帕拉捷的简介:

出示:

拉扎罗·斯帕拉捷(1729—1799),意大利著名的博物学家、生理学家和实验生理学家。1729112日出生于意大利斯坎迪亚诺镇。他在动物血液循环系统、动物消化生理、受精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他的蝙蝠实验,为超声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他还是火山学的奠基者之一。1799211日因病与世长辞,终年70岁。斯帕拉捷把他的一生连同一部分遗体都献给了科学事业。根据遗嘱,其有病的膀胱献给了帕维亚自然博物馆

2、师:超声波的发现,如果要给发现者评突出贡献奖的话。你认为应该给谁?请以斯帕拉捷,你是……”赞一赞斯帕拉捷。

四、重回文本,畅谈启迪

斯帕拉捷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把你的感想凝聚成你的名言写下来。

学生写名言。

交流。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斯帕拉捷实验的经过,我们还认识了一个细心观察,善于思考,锲而不舍,做出贡献的斯帕拉捷,更重要的是我们还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请大家记住斯帕拉捷,记住他的实验,更记住他的可贵精神!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声朗读课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