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国 ⼩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
发布时间:2022-03-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彭建国

⼩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

宋剑湖小学  彭建国

1.在故事情境中引⼊新课

美国⼼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会成为⼀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 学⽣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的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知识,变苦为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的兴趣,结合知识创设情境,在 情境中引出知识。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商末尾有零的除法》时,运⽤媒体创设情境,讲⼀个“⼋戒分桃”的故事:⼀天,猪⼋戒带着20只⼩猴⼦ 到果园去摘了90个桃⼦,然后对⼩猴⼦们说:90个桃⼦你们20只来分,每只分4个,剩下⼀个就给俺⽼猪吧。”他怕⼩猴⼦们不相信,就列了⼀道算 式(9÷2=4……1),⼩猴⼦们信以为真,就各⾃拿了⾃⼰的桃⼦⾼兴地吃开了。直到孙悟空赶来,才戳穿了⼋戒的骗局。同学们,你们知道聪明的 孙悟空是怎样发现⼋戒的骗局的吗?这样引⼊新课,使原来⽐较枯燥的计算题教学富有了童趣,使学⽣兴趣浓厚,注意⼒⾮常集中的主动去研究商 末尾是0的除法计算⽅法。 

2.在问题情境中引⼊新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灵深处,总有⼀问题种把⾃⼰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精神世界中尤为重 要。”教师要灵活运⽤教材,创造性的把书上的“句号”转变成“问好”,把“问好”溶于情境中,让学⽣在情境中遇到问题,促使学⽣努⼒去思考问题, 探究问题。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这样设计:请学⽣拍⼿表⽰每⼈分到的⽉饼个数,并仔细听⽼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四个⽉ 饼,平均分给⼩明和⼩红,每⼈有多少?学⽣很快拍两下,我接着说现在有⼀块⽉饼,要平均分给⼩明和⼩红,每⼈有多少?许多同学都难住了, 有的同学只作⼀下拍⼿的⼿势,问他什么意思,他说因为每⼈分到半个⽉饼。教师进⼀步问:你们能把你⼼中半个⽉饼在⿊板上表⽰出来吗?此时, 学习分数成了学⽣⾃⾝的愿望了。

 3.悬念情境中引⼊新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有了疑问才会去进⼀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认知规律创设悬念情 境,增加数学知识的神秘感,激发学⽣的求知欲望。促使学⽣⾃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状态。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师先写出⼀个数“453”,让学⽣计算判断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接着让每个学⽣⾃⼰准备⼀个多位数,先计算⼀ 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师,⽼师不⽤计算就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氛⼗分活跃,⼤家似 乎都想来考倒⽼师。但⽼师对学⽣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是否能被3整除,学⽣感到⼗分惊讶,想⽼师⼀定有什么秘诀。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最⼤的愿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