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生活化情境,就是教师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现象,应用多种技术创设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教学环境。既然科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科学教学就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生活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促使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问题展开探究,提高学生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和科学新教材竭力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科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科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科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科学,增强学生生活中的科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用新的理念去创设新颖有趣的生活化情景,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例如学习了热学知识后,提出这样的问题( 1 )烧水的铝壶壶底有凸凹不平的同心圆,这些同心圆圈起什么作用? ( 2 )油炸食品时,油锅中滴入水滴会发生爆裂,并把热油溅起;沸水中滴入油滴却没有类似的现象。这是为什么? ( 3)夏天,自来水管上常有水珠,这是为什么? ( 4 )为什么许多电冰箱的后背都涂成黑色?这些看似复杂的问题,却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在,生活化的情境问题会大大激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