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书法课情境化教学初探
发布时间:2022-06-2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章志英

小学低年级书法课情境化教学初探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往往很不稳定,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展开,学习活动本身是否有趣常常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笔者采用的情境化教学,即在课堂教学环境中,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象生动、具体鲜明的直观教学方式,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的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形式能结合课程特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在书法教学中,笔者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情境化教学,稳定学生学习情绪,延伸学生有意注意时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介绍汉字起源,深度解析汉字意义

从甲骨文时代遗留下来的墨迹或者更早的彩陶遗迹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汉字艺术的变化,在这期间书法在不断的改变,让甲骨文的书写变得很有趣味。在这之间由于书写的改变带来了形状的改变,并且促进了书法的演变。由此文字的书写把象形图符的外部轮廓改变,并不断地加以提炼,让文字的空间内在纯粹,让中国的书法在内在的意象上与理法上自然相沟通,同时融入了人的观念理想。

在学习一年级下册第一课《竖提和竖弯》时,字体变变变中引入了西的五体演变,我一个个分别出示,请学生们猜一猜这都是什么字,介绍了字体的含义,并且尝试学着比划比划,孩子们兴趣盎然。

孩子们通过查汉字的起源,模仿汉字的五体写法,通过画面直观地展现出来,让孩子在画一画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汉字的由来和演变,也更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汉字的理解,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汉字的书写,可谓一举多得。

2.创设故事情境,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讲故事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模式,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可以借故事为契机,更好地开展教学。在上课伊始,采用故事形式导入教学,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对书法学习的热爱,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如在学习《王字旁和提土旁》一课时,采用以故事形式导入。有一天,王字小朋友、土字小朋友、不字小朋友、见字小朋友一起去公园里玩,它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玩得可开心了。可没过多久下起了大雨,它们看到不远处有两个田字格亭子可以避雨,于是朝亭子跑去,王字小朋友和见字小朋友躲进了同一个亭子,土字小朋友和不字小朋友躲进了同一个亭子,因为亭子太小了,不能同时容下两个人,该怎么办呢?

低年级的学生凭兴趣认识事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就愿意学习,故事教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更投入地讨论解决办法,很快就得出作为偏旁的王字小朋友和土字小朋友可以将自己的身子缩一缩,将字形变窄长,将末横化提。原本枯燥乏味的穿插避让变得生动形象,而本节课的一个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3.营造游戏情境,延续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而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游戏能寓教于乐,它不仅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而且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探索、内化新知识,促使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经研究发现,由于一年级学生每节课的有效注意时间仅为15—20分钟,教师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保持在所学事物上。在本节课上,李老师采用切蛋糕的小游戏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跃跃欲试,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明白间距匀称,通过亲自看一看、切一切、尝一尝,对匀称这个概念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书写练习时,教师仍以游戏为主线,请学生比一比誰能将字写得像切蛋糕一样匀称,通过游戏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符合了低年级学生乐于表现自我、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李老师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延续了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其学习效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