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教学内容梳理一览表(三、四年级美术 龚绯霖)
发布时间:2023-06-0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龚绯霖

可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教学内容梳理一览表

 美术 学科

册别

领域/内容

预设可创设情境环节(导入、探究、拓展)

第五册

4课 《我设计的服饰》

探究过程中带学生亲手设计制作环保服饰并进行即兴表演,让孩子在做和玩的学习活动中,充分体验艺术创造的无穷魅力。


6课《形形色色的人》

探究过程中设置场景再现的环节,让学生有序地观察任务,表述人物的相貌、服饰、体型、职业、民族、国籍等特征,感受身边形形色色的人。


12课 《我的动物朋友》

导入环节中欣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捕捉人和动物相处时最具表现力的一面。

课例1《我设计的服饰》

展示及评价

1.宣布环保服装发布会即将开始。小舞台,大制作,小小服装秀开演啦!

 请参加展示的模特儿出场,亮相“发布会”。请玩偶设计的同学将人偶放到“舞台”上亮相。

音乐响起,孩子们随着音乐进行展示表演。

解说词:(每组派代表解说)

①小模特正迈着轻快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这款服饰以粉红色为主要格调,是可爱的公主风格,漂亮的短裙超有魅力,腰间的大蝴蝶夺人眼球,整体优雅、活力而又温馨。

②我们的设计是田园风格,腰带上的藤编绿色流苏活力无限,上身用包装纸制作的小背心上嵌满了可爱的花朵,塑料纸及树叶做的头饰非常可爱,这是朝气蓬勃的绿色服装。

③我们的服饰走的是侠客风,头上包着黑头巾,披着红披风,穿着塑料桌布裹的黑色紧身衣,看起来非常酷!

④我们的设计是阳光沙滩热带风情服装,那大片的树叶,花色的百褶裙,宽大的帽子,看起来是那么的俏皮可爱、活力四射!

 2.评选出最佳设计师,介绍各自小组设计的服饰的特点。

 3.分创作团队,设计师与模特一起拍照留念。 

注重学生自主化的学习。教师扮演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每一环节中学生都是主角,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无形地梳理了知识,并通过共享师生智慧,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完善不足及薄弱之处。改变了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这节课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课例2《形形色色的人》

情景体验。

师:环游世界真是精彩,能见到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不过同学们如果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在你的身边也有形形色色的人呢!

师:这是哪里呢?这些人打着伞在干什么呢?

生:他们冒着雨在看球,是忠实的形形色色的球迷……

师:这又是哪里呢?

生:地铁里,他们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看报纸,有的在打盹。

师:精彩的世博园里,你会留意哪一个人?请你描述一下他的外形特点。猜猜他们的职业。

生:黝黑的皮肤,头上裹着头巾,穿着白色长袍,他是沙特阿拉伯人。

生:他是志愿者,因为他的身上挂着胸牌。

生:一脸倦容的阿姨,补充能量的小朋友,笑呵呵的胖大婶。         

(教学建议:点击课件“场景”,借助白板,触摸人物脸部可以放大照片,以便观察。无白板的学校可以用电脑鼠标代替操作。)

师:你看,形形色色的就在我们身边吧!他们或许纤细苗条,或许心宽体胖,或许高大魁梧,或许矮小精干。你会用一个词语总结一下吗?(板书:体型)

师:除了体型,人们还有不同的相貌和服饰(板书:相貌、服饰)

师:在不同的场合,也会有不同的服饰装扮。今天老师给他们准备了几套服饰。将要参加Party,你想让穿哪件衣服呢?如果去上班呢?

生:上台白板操作。(换装游戏)

师:看来,服饰也能表现一个人的职业或者民族,国籍等等。      

(课件预设:几件不同场合的服饰,以供学生选择。)

(教学建议:点击课件“剪影”,有白板环境的教室可请学生白板演示,没有白板的教室可用电脑鼠标操作完成。)

   引领学生,分层比较,通过高矮、胖瘦、皮肤、服饰的比较,由面入点的观察形形色色的人物特征。进而组织游戏,使学生体会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服饰装扮,灵活地刻画出人物合适的情态。

 

 

 

可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教学内容梳理一览表

 美术 学科

册别

领域/内容

预设可创设情境环节(导入、探究、拓展)

第六册

10课 《厨房》

导入环节通过参观学校食堂、欣赏家中厨房的照片等,增强学生对本课内容的表现欲望。


11课《干干家务活》

通过一些家务活的图片或者视频了解劳动者的基本动作。尝试运用写生或者对图片间接观察进行创作。


12课 《装饰瓶》

感受辨别瓶子的不同材质,运用一些身边能找到的装饰材料,把普通的瓶子装饰成可以欣赏的工艺品。

 

课例1《厨房》

一、导入新课

参观学校食堂,看看食堂师傅们是怎样工作的,食堂厨房里有些什么东西。学校食堂要提供上千人的午饭,环境较宽敞,由洗菜间、配菜间、做饭间、蒸饭间、储物间、分发间等组成,各个房间井然有序。孩子们尤其感兴趣的是大厨做饭的地方,大锅三口一字排开,调料摆放规整,生蔬菜按规定摆放。小朋友看见热气腾腾的蒸饭间,就好像走进了人间仙境,也体会到了厨房的高温和工作人员的辛苦。教师可以拍一些照片,供孩子们作为绘画参考素材使用。

美术课需要直观的感受,通过深入的了解增强其表现的欲望。因此,教师在导入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回到课堂,欣赏小朋友带来的家庭厨房照片,看看厨房间一般有些啥,它们分别放在哪里,为什么这样布置。请小朋友们简单说说:家里的厨房间有操作台、吊柜、水池、油烟机和煤气灶等组成,锅碗瓢盆特别多,但是勤劳的爸爸妈妈会有序排放,做到井井有条,整洁大方。

这一环节,是大多数学生熟悉的画面,使其感受到家庭厨房和学习厨房的不同之处。

采用厨房图片欣赏对比,了解城乡、中外不同的厨房。

通过对比,感受城乡不同的厨房文化和不同的操作方式。

课堂上模拟厨房做菜场景。请孩子上前模仿炒菜等动作,看看谁表演得最生动。在表演和笑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厨房工作印象。(例如:炒菜先点火、放油,待油温合适时放入青菜,用铲子轻轻搅动,加盐加水,盖上锅盖,文火稍煮几分钟,青绿油亮散发着清香的青菜就炒好端上餐桌了)

通过模拟,直观感受做菜的过程,观察用到了什么工具材料,了解炒菜的基本方法。

 

课例2《干干家务活》

导入新课,情景体验。

一、导入:

1. 师:小朋友是否参加过家务劳动,具体做了些什么?

生:扫地,擦桌子,洗手帕,洗碗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2. 师:扫地拖地是最常见的家务活了,请一个小朋友来扫扫看。

(学生到讲台前表演)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哪个小朋友动作自然,说明他是经常干家务活的好孩子。有的小朋友拿到笤帚站直了腰的都在笑,因为动作看上去不协调,肯定是平时不怎么干家务活的。

老师示范一下:弯腰,右手拿住扫帚上端,眼睛看好地面,双腿微微分开,一把一把有节奏的扫过去。同学们看看老师的动作怎么样啊?

生:太棒了。

3. 师:老师拍了几张扫地同学的照片,通过大屏画面仔细观察他的几个不同的动作。分别让同学们来模仿一下几个不同画面。

师:我请一个做得比较好的同学拿好劳动工具定格一个动作,老师来示范一下。

师用炭笔勾勒出了这个同学劳动时的基本动作。要求:线条流畅,细节刻画较少。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同学的基本动作,尤其是观察四肢和眼的动作,像老师一样,尝试用铅笔简单的来勾勒一下。

(要求:人物画的大一些,至少有自己的手一样大小,线条流畅,把大的动作表现出来。练习时间为5分钟。)

4. 展示第一次作业,对构图大胆,主题突出,线条较流畅的作业加以表扬,对一般的作业加以鼓励。为下面的主题创作中的画面主体打下基础。

   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了解孩子干家务的情况,二是通过学生和老师的表演让学生观察到干家务活的一些动作,让学生对画面有感性的认识。

 

 

可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教学内容梳理一览表

 美术 学科

册别

领域/内容

预设可创设情境环节(导入、探究、拓展)

第七册

5课 《乘车印象》

探究环节中回忆在乘车过程中遇到过什么样的情况,观察到的乘客都在做什么。学一学乘客们的动作,模仿人们在乘车时的场景。


12课《老房子》

导入环节中出示房子的图片,从生活的角度切入,让孩子在观察中思考,交流中体会其中蕴含的智慧与创造。


14课 《漂亮的房间》

探究环节中模拟生活情境,像儿时的扮家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例1《乘车印象》

分层新授

1. 师提问:请大家想一想,你在乘车过程中遇到过什么样的情况?乘客们都在做什么?

(遇到过乘客特别多和特别少的情况,有的人坐、有的人站、有的人睡觉、有的人看手机、接电话等等。)

师追问:谁能学一学乘客们的动作,模仿一下人们在乘车时的场景呢?(请3-4名学生上台表演)

生表演:模仿乘客的坐姿、站姿、睡觉、打电话等动态。

2. 师启发: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这些人的动态有哪些特征?

师小结:这几名同学表演得很好,下面的同学观察得也很仔细,坐着的人有的侧着身子抬头看着窗外风景;有的人低着头阅读报纸,身体微微向后仰;有的人趴在靠背上睡着了,身体侧歪着;有的人带着孩子,正在跟孩子说话;还有的人正在接听电话等。男女老少动作各异,看到这些,不由得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乘车的场景,我们再一起看看图片吧。

通过学生的表演,再现乘车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动态。

 

课例2《漂亮的房间》

一、创设情境 提出探究问题

1. 观看《交换空间》,了解游戏规则,制订活动流程。

师:(点击PPT课件,播放《交换空间》栏目片头)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央电视台的《交换空间》栏目吗?从这段视频中,你能猜到这栏节目与什么有关吗?

师:《交换空间》是一期关于房间装修的栏目,它倡导自主动手、环保家装,推崇轻装修、重装饰的装修原则。师:好玩吗?你们有没有勇气来试试?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就是——

板书:交换空间——漂亮的房间

师:老师从你们的表情可以看出,有的同学跃跃欲试,有的同学还有点犹豫呢,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拿出你们的勇气,好不好?(鼓舞斗志、振奋精神)

师:下面老师介绍游戏流程。(活动前的准备)

1)班级同学分为四个合作小组,以团队形式参加游戏,进行不同的分工。(教师边说边划分小组)

2)选出两个活动小组分别为创作小组,定为“交换空间”中的红队、蓝队;两个为综合评价小组,负责汇集班级中大部分的材料,尤其是一些缩小版家具设施,如床椅桌凳、书橱等。(3)红、蓝队中分别选出一人,扮演房主角色,填写《房间设计资料采集调查表》中有关“房主”信息部分。

4)红、蓝队开始“交换空间”活动,填写《房间设计资料采集调查表》,有关物件的购买等。

5)红、蓝队的自评、房主的评价及综合评价小组的评价,包括风格设计、格局摆设、造价等各具体方面,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通过模拟生活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并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可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教学内容梳理一览表

 美术 学科

册别

领域/内容

预设可创设情境环节(导入、探究、拓展)

第八册

2课 《穿穿编编》

导入环节通过欣赏一块布发现穿编的基本方法;作业环节让学生用布条、线绳、纸条等多种材料创作穿编作品,举一反三出很多生活中的设计。如拖鞋、地毯、各种篮子、笔筒等,这对学生来讲很有成就感。


10课《巧包装》

导入环节,出示糖果礼盒,问学生更喜欢哪一种,为下面的学习做问题引领。


13课《最快的作品》

用美丽的诗句与引人入胜的画面导入课题,让学生迅速进入摄影作画的情境,跟随着太阳的光影变化来欣赏,实际上是让学生明白,摄影中的光影元素对摄影作品的重要性。

 

课例1《穿穿编编》

导入:

一、发现穿编基本方法

1. 教师出示一块麻布,给学生展示一下,摸一下,看看老师在做什么?

在投影仪下,老师抽出了一根又一根的线,同学们想不想来试试?一边拆,一边研究,这块布是怎样编织出来的?

2.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来拆麻布,分析穿编方法。

3.谁能把拆下来的线再复原回去?巩固穿编方法。

小结:原来,这些布就是用横竖交叉着穿编出来的。这种穿编的方法把一根根细细的线编织成了布,做成衣服,为人们遮风挡雨,抵御严寒。

教师在《穿穿编编》导入环节就创设生活化情境,提高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具有教育意义。

启发联想、学生作业

1. 你还见过哪些穿编的物品?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穿编物品。

2. 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些用穿编的方法制作的生活用品(鞋子、帽子、椅子等)。

制作的材料是什么?色彩上有什么特点?编织的方法有哪些?

3. 今天,你准备了哪些材料,准备做什么呢?(学生思考、回答)

4. 现在,就请大家看一下作业要求:

1)选用色纸、布条、线绳等多种材料进行穿编练习;

2)创作出有趣的、有生活的穿编作品。

    5. 学生作品展示。

    结合色彩、材料、方法来展示、点评。

在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例子,自主发现穿编的方法和技巧,并最终回归到生活中去,创作出丰富有趣的物品。

课例2《巧包装》

直观导入、揭示课题

  1. 活动

    (出示糖果礼盒)小朋友,看看老师手上的是什么?

    (思考)糖果为什么要这样装起来呢?

    (出课题)这个就是包装。

    包装是沟通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最好的桥梁。所以商品要包装,而且还要巧包装。

    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有意义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引起儿童的“问题意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