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课例研究》(道法)个人阶段性小结
发布时间:2022-06-2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朱秋莲

《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课例研究》(道法)个人阶段性小结

自从我踏上这一课题研究之旅以来,我立足于教学实践,致力于将生活化情境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力求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感知道德的力量,理解法治的精神。以下是我个人的阶段性研究小结,愿与大家分享我的收获与思考。

 一、理论学习:点亮心灯,照亮前行之路

研究课题初期,我如饥似渴地沉浸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海洋中,深刻领会了“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指导我教学的明灯。我深知,道德与法治学科因其独特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必须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相连,才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生活化教学的精髓,我查阅了大量学术文献,如《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等。这些文献如同一扇扇窗,让我看到了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广阔天地。我认识到,创设生活化情境,就是要让抽象的道德规范与法治观念变得生动、具体,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触摸到道德的温暖,感受到法治的力量。

在课题组的专题研讨活动中,我与团队成员们碰撞思想,激荡智慧。我们围绕“情境趣味性与教育性的平衡”“生活化素材的筛选标准”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每一次讨论,都让我对生活化情境创设有了更深的认识。我逐渐明确了生活化情境创设需遵循的“贴近性、启发性、实践性”三大原则,这些原则如同指南针,指引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前行。

 二、教学实践:播种希望,收获成长之花

(一)立足生活实际,构建真实情境

在《我们的校园》一课的教学中,我尝试以学生日常校园生活为切入点,收集班级同学在课间活动、值日劳动时的照片与视频,精心制作成“校园生活小剧场”。课堂上,学生们看到自己熟悉的场景,脸上洋溢着兴奋与好奇。他们主动观察,积极发现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不文明行为,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出解决方案。这种基于真实生活的情境创设,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融入角色扮演,深化情感体验

在《大家的“朋友”》一课中,我设计了“公共设施的一天”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分别扮演路灯、垃圾桶、共享单车等公共设施,用拟人化的语言讲述“自己”被爱护或被破坏的经历。当一位扮演“受伤”共享单车的学生深情地说出“我的车筐被人掰坏了,现在只能孤单地站在路边,希望大家能爱护我!”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爱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他们的心灵被深深触动,比任何说教都更具感染力。

(三)结合社会热点,拓展学习维度

在《网络新世界》的教学中,我紧跟时代步伐,引入了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网络诈骗等社会热点案例,创设了“网络安全小卫士”情境任务。学生们通过分析案例、模拟应对场景,不仅掌握了网络安全知识,还学会了理性对待网络信息。这种将社会热点融入课堂的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三、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寻找成长之钥

(一)取得的教学成效

经过一阶段的教学实践,我欣喜地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有所提升。他们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探究者,生活化情境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更令人欣慰的是,通过课后与家长沟通,我发现小部分的学生在生活中展现出了一些积极的行为改变。他们开始主动提醒家人遵守公共秩序,关心公共设施,甚至在网络世界中也能保持警惕,理性对待网络信息。

(二)现存的问题与不足

然而,在欣喜之余,我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的教学实践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情境创设的精准度有待提高。部分情境设计未能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差异,导致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其次,情境与教学目标的衔接有时不够紧密,存在“为情境而情境”的现象。此外,评价方式也较为单一,目前主要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练习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实践能力的过程性评价。

 四、改进方向与后续计划

(一)深化学情分析,优化情境设计

为了提升情境创设的精准度和针对性,我将加强对学生生活背景和认知特点的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差异化情境任务,确保情境创设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完善评价体系,关注素养发展

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素养发展,我将在日常生活中多收集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的照片、作品、反思记录等素材,结合自评、互评与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轨迹,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三)拓展资源渠道,丰富教学素材

为了丰富教学素材,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我将积极与社区、家长合作,挖掘本地文化、红色教育基地等资源。通过实地考察、采访交流等方式,收集具有地域特色的教学案例和素材。同时,我还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筛选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案例,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

未来,我将继续以课题研究为契机,不断探索道法生活化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我将努力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从“知识传递”向“素养培育”的转变,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成长为有道德、守规则、敢担当的时代新人。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创造、去实践,生活化情境教学一定会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