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的概念教学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基本活动经验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更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数的概念教学中帮助学生有效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能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下面就吴老师和姚老师两堂同课异构的“分数的意义”教学谈几点思考。
一、回归生活世界,激活经验
学生的生活世界蕴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资源,两位老师能创造条件为学生在生活和数学问题之间架起桥梁,在教学时创设贴近学生经验的情境,将所要探究的问题和学习的目标植入其中,以激活学生的经验,从而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研究新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吴老师在导入时就让学生从1开始想象,看似简单的活动,不仅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在身边”,而且巧妙地蕴含了整体“1”的内涵;不仅帮学生唤醒了原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而且为下面建立单位“1”概念做好铺垫。姚老师也是借助孩子们都熟识且感兴趣的扑克牌来研究分数。
二、关注活动体验,重构经验
这两堂课教师设计形式丰富的探索活动,让学生在操作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实现经验的重构。
姚老师在探究新知认识单位“1”时,设计了几个层次的数学活动,从“理解8÷2=4(张)”到“理解4÷2=2(张)”,再到“理解2÷2=1(张)”,最后“理解1÷2=1|2(张)”.通过这一系列层层推进的探究,实现操作经验与策略性经验的有机融合,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吴老师在建立单位“1”概念和理解单位“1”教学时也是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一步步积累数学经验。
三、适时归纳概括,提升经验
经验不经过提升、内化、概括,难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支撑,两堂课教师都能及时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进行小结,适当提升,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从而有效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生的数学学习应是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两堂课的教学都能以“经验”开路,让学生在“做”与“思”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