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聆听了于志强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这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内容,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们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于老师是直接进入主题,通过让学生读题、审题,然后思考能建立怎样的数量关系。两个例题有想通之处,都是抓住三个数量关系,通过假设的思维、置换的方法,将两个未知量,转换成一个未知量。在第一个例题中,转换前后总的容量是不变的,在第二个例题中转换前后总量发生了变化,于老师能够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启发学生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老师的适时引导和启发下,学生解决例题,相对来说难度不大了,绝大部分学生能较准确的说出解决方法。然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检验,并适时回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假设”这一策略。一节课下来,老师带着学生,有条不紊地解决问题,思路还是较清晰的,也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例题教学的任务,板书设计也比较详细合理。于老师还带着学生回顾以前学习的知识,想想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假设的策略,让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假设方法并不陌生,且很有价值。
下面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可以多放手让学生参与交流和讨论,多给他们一些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分析后,能不能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给学生提供材料,比如画一画、动手换一换或者直接列式计算,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求,然后分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后总结方法。这样可以抓住学生课堂中的有效生成,展开灵动的课堂教学,注入数学课堂以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