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在故事情境中行走”语文教研活动
12月21日下午,宋剑湖小学语文教研组举行“在故事情境中行走”教研活动。故事对儿童成长起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部编版二上第六单元就是以三篇“伟人的故事”组成的故事类课文单元,宋剑湖小学语文教研组抓住这个契机,对故事类课文的教学进行了主题研究。丁雄鹰副校长、钟楼区教研室专家陈玉琴老师和全体语文老师一起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二年级三位语文老师分别执教《大禹治水》、《难忘的泼水节》、《朱德的扁担》三篇课文,为大家展示了精彩纷呈的三堂课。
二(1)班杨红梅老师执教《大禹治水》,杨老师采用教一段课文讲一段故事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讲到“三过家门而不入”时,杨老师拓展了故事内容,请一个小女孩配乐讲故事,深情地讲述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了四千多年前,似乎看到了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感受“大禹”的英雄形象。
二(2)班刘静老师执教《难忘的泼水节》,她将朗读和说话相结合,引导学生读故事、讲故事。课堂上,小朋友自己总结朗读方法“把自己当成傣族人民,就能读好课文。”书读好了,故事自然讲得有声有色。
二(3)班的孙慧娟老师执教《朱德的扁担》,孙老师深度挖掘课文内涵,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课件上出现了朱德同志和毛主席带领的队伍会师的场景;出现了朱德同志的扁担、斗笠、草鞋;还有朱德同志和大家一起挑粮的场面。学生身临其境,较好地理解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品德。
最后专家陈玉琴老师作了精彩的点评,她首先肯定了三位老师在课堂设计方面的精彩之处,讲述伟人的故事,能用很多方法创设一个个情境,让学生感悟伟人的高尚品德。她更高瞻远瞩地指出,应该加大语文课的容量,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按部编本教材的要求,通过课内精读指导,激发学生大量阅读的兴趣。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激发所有的语文老师,思考“故事情境”在语文教学上的应用。大家深刻的感受到:1,在情境中行走,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三堂课的教学中,老师都创设了一个个故事情境,老师把课堂的空间,时间都让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讨论、感悟。有时小朋友的精彩发言让老师忍不住赞叹;有时老师又引导小朋友正确理解的人物品质,就像大鱼带小鱼,一起前进,共同进步。2,在情境中唤醒,能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纵观三堂课,小朋友的学习都非常专心,学的有滋有味。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虽然三篇伟人的故事距离现在都有点远了,但老师通过自己的深情讲述,或借助多媒体课件,或指导有感情朗诵,小朋友仿佛身临其境,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唤醒了。不管是朗读训练还是语言训练、写字训练,效果都非常好。3,在情境中内化,能润物无声地涵养孩子的品德。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如果光是讲大道理,他们是听不进去的。但如果是给他们讲个故事,用故事中人物的品质来感动他,从而内化为他自己的品质,就能事半功倍。
语文教学之路漫漫,宋小的老师们将一路思考,一路前行,目标更远,脚步不停。
(宋剑湖小学供稿 撰稿:杨红梅 摄影:章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