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拓展学生思维——听两节课有感
发布时间:2019-04-3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吴小玲

数学课堂拓展学生思维

——听两节课有感

在数学教学过程,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小学生学会如何去思考,是所有数学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听了周晓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和陈怡的《认识几分之一》这两节课,我觉得这两位老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都做的非常不做。

一、设置问题,加强引导

众所周知,在解决的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促使人进行思考,不断发散思维,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从根本来说就是一个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究的思维活动。课堂上,两位教师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然后带领小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说周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你读到了哪些条件和问题?”“你能根据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吗?”“你能根据线段图解决问题吗?”“两种方法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点?”这些问题引导着学生知识的展开,有效地发展和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陈怡老师准备了几个核心问题:“想不想自己重新分一分这盘桃,表示出这盘桃的1/2?”

“12个桃,还能把这盘桃平均分成几份?”“同样是1/3,对比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小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让小学生尝试用归纳演绎、抽象概括、比较对照和综合分析的数学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二、结合图形,加深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帮学生理清各个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需要采用一些灵活的数学思维教学方法。数形相结合的数学教学方法,能够让小学生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一个形象具体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能够将数量关系和空间结合的结合起来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从而提高小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深化小学生的思维深度。

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通过线段图、桃子圆片这些形象的图形帮助学生思考,建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核心概念。

这两堂课,两位老师精彩呈现了两堂课,我也从中学到了许多。但是这两堂课还需要关注学生思维的表达,怎样把自己的思考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表达出来,还是我们数学课堂今后一起努力的方向。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