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方法,它能非常直观地显示题意,表示数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本节课,周老师主要引导学生运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描述问题,借助直观的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的经验,感悟直观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几何直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的例题以纯文字的形式出现,学生一时难以弄清题中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不能很快确定正确的解题思路,进而很自然地引起学生进一步整理条件和问题的需求。这时,周老师顺应学生的心理,先让学生说说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能想到什么,促使学生在交流中主动想到“画图可能会看得更清楚”,从而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画图表示条件和问题的经验。接着,放手让学生试着画一画,表示出题中的其他条件和所求问题,并在交流中逐步明确画图方法,完成对题中条件和问题的整理。在此基础上,周老师启发学生借助示意图思考题目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明确解题思路。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看似如此复杂的问题,通过画图整理后,数量关系一下子变得清晰了,问题也变得简单了,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画图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的作用,初步形成策略意识。明确思路后,钱老师让学生“先想一想每一步可以怎么样算,再列式解答”,这又为学生特别是上一环节没能正确弄清数量关系的学生,提供了再次思考并理解解题思路的机会。 最后,周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面的解题过程,说说自己的体会,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内化所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养成自觉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快乐的、情绪是愉悦的。在课的一开始,老师就创设了情景,活跃可课堂气氛,很好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很快地进入了新课学习的状态中,从知识层面上,从整数的平均分开始,从4个苹果分成2份到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再到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在其中渗透了“平均分”的概念,并让学生发现问题(半块月饼用数怎样表示),用以前的知识不能解决,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面向全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法国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就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徐老师在让学生认识1/2时,让学生折一折,用自己不同的折法折出1/2,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1/2的真正含义,加深了对其意义的理解。接着,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它的几分之一,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了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加大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做到师为导线、生为主线、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课堂,把学生推向了学习的前沿,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体验空间,让学生在质疑、交流、动手操作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