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排列》教学设计第二稿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展示:三只兔子和三个蘑菇。
师:你看到了什么?兔子和蘑菇是怎么排的?
课件展示:红花、蓝花、红花、蓝花
师:再来看一组,你看到了什么?感觉一下红花、蓝花怎么排的?接下去会排吗?如果屏幕足够大,你会继续排吗?
师:比较一下,第一行的排列和第二行的排列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生:每一个物体和下一个物体肯定不一样。
师:每一种排列都有几种物体?(2种)
师:像刚才兔子和蘑菇,红花和蓝花这样,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有规律地排列叫间隔排列。
二、新授
1、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这两组物体的排列规律,我们能设计一个“间隔排列”现象吗?可以用图形、字母、符号等。
请两位同学上台画一画“间隔排列”现象。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看第一位同学画的,是间隔排列现象吗?
生(别的):是。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是一个隔一个排的。
师:你们同意他说的吗?(生:同意)
师:再来看第二个,请你自己来说一说你的设计。
师:(问全班)是不是间隔排列现象?
师:你能接着往下画吗?
师:你的设计是不是间隔排列现象呢?同桌检查,看看是否画得对。
2、表演“间隔排列”。
师:老师还想请一些同学到前面来玩一个“间隔排列”游戏。
(1)师:要求,请两位男生、两位女生上台来,排出“间隔排列”现象。
师:他们站的位置对吗?他们一一间隔了吗?
(2)师:再请一位男生加入游戏,排成“间隔排列”现象。
师:你准备站在哪里?现在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他们一一间隔了吗?
(3)师:再增加一位同学,排成“间隔排列”现象。
师:谁想上来试一试?(喊男生)
师:(问男生)为什么刚才你不举手?
生:如果再加入一名男生,就排不成一一间隔现象了。
师:那我现在邀请你上台来,站在一起。(问全班)现在有4男2女,他们能排成间隔排列现象吗?(不能)那该怎么办?
生:还要有一位女生站进去。
(4)师:那吴老师加进来,现在有几男几女,是一一间隔了吗?
3、师:感谢参与游戏的各位,请回位。我们来回顾一下刚刚玩过的游戏,第一轮是几男几女?有没有间隔排列?(板书 √)
第二轮呢?第三轮呢?第四轮呢?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设计和游戏,你对一一间隔排列有点感觉了吗?有感觉的举手。
师:想象:下列每组中的两种物体能一一间隔排列吗?
4 棵柳树、4棵杨树
师:这两种物体能一一间隔吗?你是怎么排的?
5朵红花、 4朵蓝花
师:这两种物体能一一间隔吗?你来排一排?
4枝铅笔、 7块橡皮
师:为什么不能间隔排列?说明理由。
100只键盘、101只鼠标
师:这两种物体能一一间隔吗?
4、分类
师:通过想像,相信你们对间隔排列已经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现在黑板上出现了这些数据,我们能不能把它们简单地分成两大类?
生:能形成间隔排列的一类,不能形成间隔排列的一类。
师:我们把不能形成间隔排列的收起来。一一间隔排列的还有6组,把这6组再分成两大类,你觉得怎么分?小组讨论。
师:谁愿意上台来分一分?说说你分的理由。
生:个数相等的分成一类;个数相差1的分成一类。
师:这6组可以分成2类,第一种类型,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第二种类型,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
5、师:我们再回头来研究一下一开始的两幅作品,你知道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型吗?先来看第一组
生1:ababababa 生2:○△○△○△○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一数出来。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听了他的话,你还有什么补充的?
生到黑板上每两个圈起来。(师: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我们可以把他说的圈起来。)
师:目光聚焦到这个圈里,这一个圆圈里面两种物体是一组,一共有四组,没有多余的,所以两种物体数量相等。真不错,这位同学小小的圈里有大大的智慧。
师:谁能来说一说第二幅作品是什么类型?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每两个圈起来,圈里的两种物体为一组,圈到最后,还多出一个圆。所以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
师:观察这两位同学的作品,它们的两端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幅作品一端是A,另一端是B;第二幅作品两端都是圆。
师:他观察的很仔细,谁能来帮他总结一下。
(生:第一幅作品两端不同。第二幅作品两端相同。
追问:不同在哪里,相同在哪里?)
师:看来这位同学的作品是两端不同,当两端不同时,发现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追问:那这个呢?
师:当两端相同时,我们发现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
追问:哪一种多?哪一种少?
师:圆排在两端,我们把它叫做两端物体,三角形在中间,我们把它叫做中间物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当两端相同时,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个。
6、师:听懂了吗?我们再来看这组间隔排列现象。你能找一找它的两端的特点吗?
生:两端相同。
追问:数一数,两种物体的数量,你有什么发现?
追问:你是怎么发现的?
师:数一数也不错,我们来看,兔子在这一排的两端,叫做( ),蘑菇在中间,叫做( ),刚才我们发现,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所以根据结论,我们一下子就能看出兔子比蘑菇多1。
师:好,再来看一组间隔排列,你能用刚才得出的结论,迅速判断出谁多谁少吗?
生:红花比蓝花多1。
师:为什么?
小结:像刚才的这些间隔排列,我们发现,两端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板书)
三、巩固
1、我们再来看一道题目:马路边有32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31)个广告牌。
2、设计图案。
师: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老师想设计一个特殊的图案送给你们。
要求:用10个正方形和一些圆形,制作成一个一一间隔排列的图案,需要多少个圆?(四种)
学生设计。
四、总结
师:回顾一下,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生活中有没有间隔排列?
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一一间隔的现象。老师用课件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