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雨点儿
第二课时 高琴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字词。
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生字宝宝,你们还记得它们吗?来,我们一起给它们打打招呼吧!(齐读生字)
师:同学们读得真准!还有一些词语朋友也想和大家见面,我们来开着火车读一读。
二、老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思考:这是谁与谁之间的故事?
2.反馈: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之间的故事。(教师贴大雨点儿、小雨点儿图片)
3.引导: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找一找吧!
三、深入读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过渡:来了这么多好朋友,谁能数得清?
预设:数不清。
2.(课件出示12)出示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比比谁读得让人感觉雨点儿多。
(2)引导学生带动作读。
3.导学:除了课文里的雨点儿数不清,开动脑筋想想:你还见过什么东西数不清呢?
4.引导学生用“数不清”说话。
5.导学:雨点儿是从哪儿飘落下来的?(从云彩里)
6.(课件出示13)课件动画演示: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引导学生仿照“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一句式说话。
进行句子训练:小松鼠从( )跳下来。( )从( )回来。
7.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二)品读第2~4自然段
1.过渡:这数不清的雨点儿里面有大雨点儿,有小雨点儿(课件出示14)(出示图片)。瞧,这就是其中的一个大雨点儿,那就是其中的一个可爱的小雨点儿。大雨点儿看见小雨点儿匆匆忙忙地从它身边路过,睁大了眼睛,好奇地问着,小雨点儿笑眯眯地回答着。它们在问什么、答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2.学生自由朗读,寻找答案。
3.汇报交流。
4.引导学生体会“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这是谁问谁?问什么?引导学生将问句补充完整。
5.分角色朗读它们之间的对话。先同桌练习,再全班男女生分角色读。最后师生合作读。
6.导学:为什么大雨点儿跟小雨点儿去的地方不一样呢?
(课件出示15)课件演示:出示一盆小花,让学生说说小花需要的是大雨点儿还是小雨点儿?它们能换吗?想一想哪些地方需要大雨点儿呢?
预设:干旱地区、沙漠地区需要更多的水分,所以大雨点儿去了更远的地方,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让那里也能长出花草。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过渡: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真开心呀!它们都找到了自己的新家。不久,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雨后的景色吧!(课件出示16)(播放课件)(教师解说:大雨过后,彩虹出来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溪水流得更快了,鸟儿叫得更欢了,它们都表达着自己无比高兴、愉快的心情。)你能用动听的语言来赞美这些美景吗?(指名答)
2.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两句)指名美美地朗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评价。
3.让学生就这一自然段质疑并自己请小老师解答。
预设:
(1)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2)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课件出示17)课件演示:干旱无水的大地经过雨水的滋润,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4.教师渲染:这就是干旱无水的大地,没有花也没有草。大家盼呀,盼呀,终于下雨了,大地湿润了,不久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5.指导朗读: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喜欢雨点儿吗?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全文。
6.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7.学做小诗人。
导学:有位小诗人欣赏了雨后美景后,写了一句诗赞美雨点儿。
(1)(课件出示18)出示:(雨点儿是绿色的,小草喝了它,变得更绿了。)
(2)仿说句子。(出示雨后美景图提示学生说话。)
8.引导学生说一说:如果你是大雨点儿,你会去哪儿?如果你是小雨点儿,你会去哪儿?
9.美美地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四、深情朗读,用心体会
让学生带着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佩服……的感情把全文朗读给小组成员听,再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
五、课后实践,升华认识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美丽的童话——《雨点儿》,它让我们体会到了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师请每个小朋友回家以后都为小花、小草浇浇水,过段时间看看小花、小草会发生什么变化,再把看到的告诉同学和老师。
【板书设计】
雨点儿
小雨点儿 有花有草的地方 花更红 草更绿
大雨点儿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长出红的花 绿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