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精读引领)教学设计(俞晓芳)
发布时间:2019-12-0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洁

《松鼠》(精读引领)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驯良、矫健”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 比较《咱们的老家-地球》的说明方法,明白异同点,并充分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 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二、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抓住关键词体会松鼠的可爱及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三、 教学难点

探究本文与《咱们的老家-地球》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

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探究写什么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松鼠》。齐读课题。

2.同学们,我们每学一篇课文都要关注三个方面,你知道是哪三个吗?----就是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课文介绍了松鼠的哪几个方面?(外形,性格,行为,习性).哦,这就是课文写的内容,也就是写了什么.(板贴)

(二)、精读指导,探究怎么写

1.那么,作者又是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读一读你最感兴趣的段落想一想这一段落写了松鼠的什么特点?是怎么写的?

等会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交流松鼠外形特点

① 布封是怎么来介绍松鼠外形的?(先是总的概括地写)。

预设: 哦,你读懂了文章的结构,这是先总再分。

② 那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来介绍松鼠外形的?请你再读一读。(面容、眼睛、尾巴、身子、四肢、吃的)

③ 哦,作者在介绍松鼠的外形的时候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的,这就告诉我们写文章的时候要有顺序。(板书:有顺序)

④ 作者是怎么具体来写的呢?你又从哪一句读出了什么呢?老师给你一个小提示,可以抓住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语来说一说哦!

A.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①读了这句话,你读出了松鼠的什么?(敏捷)你从哪些词语上面感受到了?

预设:我从“矫健、轻快、闪闪发光”可以看出松鼠很机灵,有灵气,布丰很喜欢它。是啊,作者在描写松鼠的外形特点的时候用词准确,这就是说明文的表达特点。用了这些词语就让我们感受到松鼠是那么机灵,聪明,灵巧,松鼠在布封的眼里简直就是一个小精灵嘛。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布封是有多喜欢这小精灵。

②齐读

B.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①你从哪些词语读出来什么?预设:我从“帽缨形”的尾巴看出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尾巴比作帽缨。

②以前我们常把松鼠的尾巴比作——降落伞,可是布封不一样,他把松鼠的尾巴比作——帽缨,为什么啊?帽缨和谁有关?(人)哎呀,连打比方都要和——人有关,这就说明——布丰是真的很喜欢松鼠,把它们当做了自己的朋友了。在这段话中像这样的打比方还有一句。

C.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①你抓住了哪些词语,读出了什么?

预设:这里我从“直竖、用手一样、送东西吃”读到松鼠吃东西的时候不像兔子或狗一样趴着吃,它大部分都是坐着像我们人一样用手拿着东西放到嘴里吃,这是布封想告诉我们,小松鼠很可爱。

②布封把小松鼠吃东西的姿势和谁进行了比较?(人)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真好!布封运用打比方、作比较的手法写出松鼠跟人非常相似。这就是说明文常用的方法,说明作者写文章的时候有方法。(板书有方法)

D.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①你又从哪些关键词读出了什么?

预设:我从“歇凉”可以看出它和人一样还会乘凉,让我们感觉很可爱,布丰很喜欢它们。

②“歇凉”这个词我们平时一般用在谁身上,(人),可他却用在(松鼠身上),这分明想要告诉大家,这哪是——松鼠,这分明就是——人

③同学们,像这样的段落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它呢?你们自己先练练。(生练读)

难怪布封说——(学生接读: 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小结:同学们,刚刚我们读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布封在介绍松鼠外形的时候运用了较为准确的词语,有一定的顺序,还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松鼠的外形特点,布封写了这么多,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松鼠的喜爱,说明要写好文章还要倾注丰富的感情(板书有感情)。

 

2、那么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几个自然段又写出了松鼠的什么特点?是怎么写的?

(生自主学习,师巡视)
你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也可以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
(学生小组讨论,师巡视)
A“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这一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松鼠比作鸟,写出了松鼠的活泼可爱。松鼠像人一样,也会建房子、寻找食物、喝水,也说明松鼠很活跃。
B “他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预设:“挤紧、踏平”这两个词不仅可以看出松鼠在搭窝的时候整个身子都在动,也可以看出松鼠很活跃、很着急,又点出了松鼠的可爱。
C2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这句话说明布封很爱观察松,如果他不喜欢松鼠的话,就不会这么仔细地去观察了。

D:我们小组找到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要是被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叫声。因为平常人都看不出动物的心情,布封一定是观察了很久,用自己的的感觉去了解松鼠的高兴和生气,所以我感觉布封一定很喜欢松鼠。

E:我们小组找的是:“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这一点和我们人也有点像,我们人在炎热的夏天也不大出门,出去了总喜欢在树荫下乘凉,晚上出门的比较多。

②《百科全书》上也有介绍松鼠的一段,上面是这样写的: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这篇课文是怎么介绍松鼠的这些特点的呢?你能找到相关语句吗?

③布封为什么用这种语言表达方式?为什么不用《百科全书》上面的那种方式来写?(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活泼有趣,更有文学色彩)

⑤ 同学们,你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真的很强,那现在我们来看,作者描写了松鼠的外形、行为、性格、习性这4个方面,那么重点写了哪一方面?这就告诉我们布封在写文章的时候——有详略(板书有详略)

现在,我们知道了布封是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风格有顺序,有方法,有详略,有感情地来写《松鼠》这篇文章的,那布封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呢?想知道原因吗?我们来看。

三、为什么写

布封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33岁担任了皇家御花园和御书房的总管,收集了大量动物、植物的标本,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40年如一日,终于写出了36册的巨著《自然史》。法国政府在御花园,也就是植物园里面为他建了一座铜像,座上写着: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

47岁的布封第一天在法兰西学院作院士做了一次著名的演讲叫《论风格》其中一句话让后人永远记住,我们一起来读:风格就是本人——布封。

① 哦,原来布封想告诉大家,作品的风格就是作家本人的感情、思想,是在作品中的印记。正因为布封心里充满了对自然喜爱,并通过长期观察,厚积薄发,才有了如此生动形象的文字。
这样一-位皇家御花园的总管,在植物园里生活了40年的博物学家,在自己的作品里,要表达出对松鼠浓浓的喜爱之情,你知道还想表达怎样的思想呢?

预设:松鼠和人一样,具有人类的美好品质,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③小结:我们不仅知道了关于松鼠的常识,读懂了布封是用一种生动说明的手法来写松鼠的,还发现了他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最后这个问题(为什么而写)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写什么” “怎么写”。布封写这篇文章,希望能唤起大家对松鼠的喜爱之情,保护动物,热爱自然。我们也要像布封那样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

四、延伸拓展

1、今天我们学了这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掌握了学说明文的方法,知道了要关注文章表达的顺序,了解了这种生动形象的说明方法,通过品读文本语言,也体会到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接下来,我们再去读一篇说明文《咱们的老家 地球》。

2、请同学们思考:1、《咱们的老家——地球》这篇文章写了地球的什么特点?是怎么写的?2、这篇课文在表达上与《松鼠》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3、这两篇文章虽然都是说明文,但语言风格却不同。《咱们的老家 地球》是平实性说明文:直截了当地说明对象,不描写不夸张,没有弦外之音,语言精练平实、严谨。而布封的《松鼠》是文艺性说明文:常用比较形象的手法来说明事物,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文学色彩。

无论哪种风格,描述都要准确、清楚、有条理。

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感受到了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活泼、细致的描写,而且知道了文艺性说明文与平实性说明文之间的区别。下课以后请同学们试着用这种方法用较准确、生动的语言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