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儿童本味 追寻本真课堂
还原儿童本味 追寻本真课堂
发布时间:2020-01-0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章桦洁

还原儿童本味 追寻本真课堂

“本真”一词在词典中的意思:一、本源;真相;本来面貌;二、纯洁真诚。“本真”在国学中的解法:“本”,元气,乾坤,宇宙万物的根,属先天性的;“真”,真气,五行,金木水火土,宇宙万物生长、发展的元素,属后天性的;“本”与“真”相互作用,形成宇宙万物的兴衰。我们课堂教学中不正是需要我们寻本探源,合理引导,面向全体,坚持发展吗?在我看来,本真课堂是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完善的考评体制,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坚持真理,涵养灵性,追求个性发展的课堂,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诸要素协调、平衡的课堂。本真课堂应是以实现学生真实、真正的发展为起点和依据,着力改变教学过程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只有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有利于个体主体性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追求“本真”课堂,绝不是追求表面的“花哨”与“热闹”,也不是“倒退”着重拾过去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而是要使课堂真实、朴实、扎实,追求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与效能。追求“本真”课堂,其实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领会与掌握,对学生的准确把握,对教学内容的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的状态。如此功力,决非一朝一夕所能练就的。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我认为以下三点须首要做到:

“真实”课堂   回归本源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提倡民主、开放、创新,这对凝固、封闭的传统课堂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但现在的课堂似乎为了突出民主、突出创新、体现开放课堂,教师往往把学生当作了“道具”,偏离了真实,玩起了“作秀”。 

在课堂上,老师并没有真正静下心来,听听学生真实的想法,而是一味地追求“创新”,并把其实是误入歧途的学生表扬沾沾自喜。“本真”课堂,首先应该是真实的课堂,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实际为本,以真实的教学为本,除去“花哨的外衣”,撇去“虚假的浮沫”,还原课堂的真实与灵动,追求有效的课堂。

“朴实”课堂  锤炼思维

“朴实”, 词典里的解释就是质朴踏实,还有平淡、自然的意思。朴实的本真课堂,就是指去除一切虚饰,不追求时髦,不盲从时尚的课。当前,教育理念和思潮不断推陈出新,可我们总感觉到,课堂似乎增长了形式与浮躁的气质,缺少了求本和务实的精神。只有剥除附加在课堂上的种种“装饰”,才能够展露教学的本来面目。我们认为本真课堂应尽可能减少各种虚饰以便还原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本色的课堂,就意味着课堂教学应当是平实的和常态的。这种课堂教学不慕虚名,但求实效,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思维的培养当作首要目的。

 “扎实”课堂  逐步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减负”口号的提出与“进一步素质教育”的提出,有的课堂就把唱唱跳跳,说说玩玩,轰轰烈烈地合作讨论、不切合课本内容的虚假情境创设等等当作响应素质教育的“法宝”,这些做法我个人认为是欠妥的。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扎实有效的课堂训练,这种训练,并不是“题海战术”,而是指老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有目的、有层次、有梯度、有重点地精心设计的习题,以使学生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延伸,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真正有效并且是高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本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充满智力挑战、怡人性情的课堂,是益人心智、培养气质、滋养人生的精神漫游。本真课堂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与思想的授受过程,还应该是人生中的体验,是人生中的历程,应该是创造出生动活泼、富有生气的形式,激发和解放儿童的思维,小心地呵护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在课堂中实现教学的目标,挖掘学生的潜质,丰富学习的品质,获得更高地教学效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