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睡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4-01-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婷

《大海睡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大海睡了》是语文苏教版第一册中的一首诗歌。全诗共8行两句话,用亲切自然、极富儿童气息和想像力的语言,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课文还配有一幅插图,再现了诗句描绘的优美意境,可供学生观察,帮助理解课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练读、讨论、评价、欣赏、背诵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
情感目标:在诵读中想像大海的形象,体会大海夜景的优美,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诗歌语言优美,富于想象,学生真正见过大海的很少,尤其是夜晚的大海,如何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从而指导学生朗读好诗歌呢?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般的真切体验,达到景与情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
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展现了白天和夜晚大海的景象。通过画面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大海不同形态的美,白天的大海风儿追逐着浪儿,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夜晚的大海就像个慈祥的母亲,哄着自己的孩子睡着了,自己也发出了轻轻的鼾声。美丽的画面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了,这样收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指导朗读,入情入境。这一环节,我也是将课文内容载入图片中,指导学生看图、理解、想像诗歌描绘的情境。全诗就两句,浅显易懂,我通过范读,表演读,配乐朗诵等形式指导学生读好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夜晚的大海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出示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二、细读品味。

(一)第一句

1、深夜里,风儿……(学生接读),浪儿……大海……

2、想一想,白天的风儿和夜晚一样吗?说一说,白天,风儿   ;晚上,风儿 。

那浪儿有什么不同呢?白天,浪儿   ;晚上,浪儿 。

3、是啊!(出示画面)你们看,风声变小了,浪娃娃不随便乱跑了,大海多宁静呀!一起读。

(二)第二句。

1、大海是怎样睡觉的呢?听老师介绍吧。

2、听得真认真。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好像听到了什么?

3、(出示画面)看,一轮皎洁的月亮倒映在海面上,晃呀晃呀,像是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枕着妈妈的手臂睡着了。大海妈妈抱着明月,多有趣,读“抱着明月”。

4、再看,一颗颗亮晶晶的星星映在海面上,闪呀闪呀,像是趴在大海妈妈的背上睡着了。大海妈妈背着星星,多好玩呀!读“背着星星”。

5、看着图,连起来读一读,“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6、刚才,小朋友还说听到了潮声,那潮声很轻很轻,就像“……鼾声”。哟,大海妈妈还在打呼噜呢!睡得多香、多甜!读一读“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7、大海妈妈抱着明月、背着星星,不知不觉睡着了,多安静呀!一起读一读“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三)你喜欢睡着的大海吗?自己读读背背。

三、意义识字。

1、小朋友个个读得有滋有味,海妈妈听了真高兴,奖励大家玩一个游戏,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谁的小脑袋最灵活。我需要一个小演员,谁愿意来。看,她在干什么?

   小朋友在背书包。(把句子说完整)看,这就是新的生字朋友“背”。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个“背”还有一个读音,是“bèi”,看,这就是背,它和身体有关,所以是“月”字旁。还可以背什么呢?背孩子、背口袋……

   许老师在抱小朋友。看,这就是“抱”。你怎样记住它?还可以抱什么呢!抱娃娃、抱枕头……

四、发挥想象、描绘画面                                                        

布置课外作业:充分发挥想象,仿照课文插图,画一幅题为大海醒了的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