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春雨》教学反思
《春雨》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原题《春夜喜雨》,课文节选了其中前四句。这首诗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诗人用洗练的语言,拟人的手法,形象而又准确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作用,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成功之处:
1、板块设计,步步深入
整个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教学古诗—课外拓展—课后作业”,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在教学古诗这一重点部分时,以朗读为主线,先初读古诗,提出要求自学;再精读古诗,检查字词掌握和朗读情况;最后品读古诗,体会春雨的“好”,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紧扣“诗眼”,小组合作
全诗围绕“好雨”来写,“为什么说是‘好雨’?好在哪?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对于小朋友来说是有难度的,我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讨论,进行适当地点拨,学生很快明白了当万物需要春雨的时候,它就下了起来,这样及时的雨确实是“好雨”;它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能不是“好雨”吗?在讨论的过程中自然也明白了诗句的意思。
3、拓展古诗,延伸课外
这首诗原本叫《春夜喜雨》,原诗共有八句,这里只节选了前四句。将全诗出示出来,和学生们一起诵读,激发孩子们想知道下面四句意思的兴趣,将课堂向课外延伸。
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平时对学生之间评价语言训练得较少,以至于总是“他读得好!”之类的单一的评价语言。好在哪?说不出来。
2、教学古诗首先应该带有这种理念“进入意境,体会情景”,整篇古诗的释词解句都要服从这样的理念,这方面做得不到位,以至于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有些沉闷,学生也稍显被动。
3、如果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谈春雨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