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的奖杯》第一课时课例评析
低年级语数教研组
一、激趣导入引导发现
1、猜谜导入: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师相机板书:蜗牛)
2、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蜗牛?(板贴:蜗牛爬行图)
3、师设悬念:蜗牛原来可不是这样的,它是什么样儿的呢?读读这段话大家就知道了!(多媒体显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4、学生交流(板贴:蜗牛飞行图)
5、指导朗读一自然段。(突出“有力”“自由”)
6、读到这儿,小朋友你们有什么想法呀?
△蜗牛的翅膀怎么变成了一个硬壳?
△蜗牛怎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翅膀怎么没了,硬壳哪里来的?
7、蜗牛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同学们都想知道,读了《蜗牛的奖杯》这个故事你们就会明白的。(相机板书:的奖杯)
8、读题
(评: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教材,应敢于进行大胆的处理,以一自然段的内容引发学生形成新旧认知矛盾的冲突,引领学生去发现,激发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自读课文(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读(分小节读),相互评价。
4、小组展示读,相机评点。如:生字新词的轻声、前后鼻音的读法。
5、默读,想想刚才的问题,能不能读懂?
6、交流(蜗牛在一次飞行比赛中,夺得了冠军奖杯,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生怕被别人夺了去,晚上睡都睡在奖杯里,天长日久,蜗牛就变成现在这样了)
(评:在“我要读”这一动机的导引下,学生的初读是高效率的。同时,唯有在读准、读通、读懂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深入的对话。)
三、精读课文读中见悟
过渡:蜗牛的硬壳原来是奖杯变的呀!让我们一齐好好读读故事的二、三、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一)品读故事
1、学习二自然段
①指读二自然段、齐读
②假如你就是这只蜗牛,手棒着冠军奖杯你会怎么想?(多媒体显示比赛场面。)
△相机感悟“遥遥领先”“甩”“所有”“……”这些词、标点的内涵。
△师渲染:蜗牛凭着自己有力的翅膀,显示出了非同一般的飞行本领,捧到了冠军奖杯。此刻,它有激动、有兴奋、有得意、有自豪。
△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三自然段
蜗牛是怎样对待这来之不易的奖杯的呢?
①自由朗读三自然段。
②交流,多媒体相机显示:
从此,蜗牛得意洋洋。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别人偷了去。
△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多个学生交流
a相机品悟“惟恐”“生怕”这一组近义词
b相机指导朗读
3、学习四自然段
天长日久,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同学们想想,课文最后小节该怎么读?
①试读→指读,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评::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出发,认知需求出发,推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对话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培养语感。)
(二)创设情境体味形象
1、多媒体显示画面:老蜗牛带着小蜗牛在散步,一群蜻蜓、蜜蜂、蝴蝶……飞来了,在空中你追我赶,翩翩起舞,这时老蜗牛叹了口气,对小蜗牛说:“唉,……”(配音)
①老蜗牛接着会说些什么呢?小蜗牛呢?
②同桌分别扮演老蜗牛、小蜗牛,说一说
③交流,评议
2、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小朋友们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3、朗读全文
(评:凭借媒体的直观形象,创设情境,进行角色间的换位、移情体验,让学生在演、说、评、议中体味蜗牛的形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自主探究,识字写字
1、在学习小组内自学生字,你认识哪几个生字,说说是怎样认识的?不认识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自学笔顺在书上描红。
3、交流书写体会,在田字格本上书写,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
点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来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孩子们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指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自己轻声的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接着再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接下来让学生亲临现场,去观看这场激烈的比赛。学生在观看蜗牛参加飞行比赛的动画片后,再一次朗读课文,读的就更有激情了。有声有色的动画片,一方面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另一方面又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蜗牛遥遥领先,甩下了所有的对手”这段文字的理解。此外,在指导学生理解第三自然段时,首先要学生看一段动画,内容是一只蜗牛勉强的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它的头上还落下了一滴汗。这一场景与前面蜗牛参加飞行比赛得心应手的情况相比,给学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反差,接着就此种反差,学生纷纷开动脑筋,提出了心中的疑问,接着就此疑问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这种协作的学习方式找寻自己的答案。学生回答中老师起主导作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回答相应问题时,老师因势利导,出示相关的语言文字,进一步指导学生理解关键的词语,从而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