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我不是最弱小的
发布时间:2012-05-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婷

14   我不是最弱小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本文的对话,要读出正确的语气;理解课文,感悟语言,体会文中所呈现出的道理:保护弱小者。

教学重难点:

人物在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读题),这是一篇很有人情味的课文。先来复习一下生字词。

(1)开火车读词语。

闷热 弱小 旷地 掀起 低垂 附近 粉红粉红的 芳香扑鼻 几滴雨点 在雨如注 滂沱大雨 野蔷薇 娇嫩纤弱 萨沙 托利亚

(2)导入:这是发生在一个外国家庭的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人物。(指名说)

(设计意图:能正确地认读本课的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第二小节

1、过渡:在一个假日里,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郊外度假。(放音乐)引读第二小节的前两句话。听着这么美的音乐,读着这么美的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森林的美好)

2、萨沙一家人分别在做些什么呢?

3、多么详和的画面啊,拿好书一起来读第2小节的前3句话。

4、突然(放音乐)描述:雷声大作,先是,接着,什么叫大雨如注,你还知道哪些词是形容雨大的?(倾盆大雨 狂风暴雨 滂沱大雨)

5、过渡:一场大雨打乱了一家人的度假计划,却也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可贵。大雨中,一家人的表现是怎样的?(相机板书)

6、雨下得这么大,爸爸、妈妈却把雨衣给了萨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设计意图:在音乐的渲染中,让学生理解文字的意境,体会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三、学习第38小节。

1、导入:萨沙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这样做,他是怎样问妈妈的?他妈妈又是怎样回答的?

2、学习第一次对话(34小节)

(1)引读:萨沙问道

2)理解重点句子(出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3)读读、想想、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联系上文说说:萨沙的父母在大雨到来时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

5)指导朗读。(肯定的语气)

3、学习第二次对话(56小节)

(1)听了妈妈的话,萨沙的表现怎样?

(2)妈妈的话应该怎样读?

(3)比较句子(知道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更能表明妈妈的意思)

A)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

4、指导朗读出反问的语气。

5、学习78小节

6、听了妈妈的第二次答话:萨沙是怎么做的

7、看图想像:萨沙会说些什么?爸爸、妈妈和姐姐会说些什么?

8、书上是怎么说的?(出示小黑板:用笔画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语;用曲线画出表示蔷薇花弱小的词语;联系上文说说萨沙为什么要这样做;把这小节读好)

9、讨论交流

10、给蔷薇花盖好雨衣的萨沙,会说些什么呢?(出示: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1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现在我保护了比我弱小的蔷薇花,我应该不是最弱小的了)

12、指导读好反问句(自豪的语气)

1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8小节。

14、讨论反馈

(设计意图:重视这些自然段中的对话描写,让学生走进课文中,去体会人物在说这些语言时的语气,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大雨来临时,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了萨沙,最后萨沙将雨衣盖在了蔷薇花的上面,这么做是为了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指板书)学了课文,作为萨沙的同龄人,你有什么体会呢?

2、指名说说

3、小结: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应该自觉保护弱小者,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同学们之间更应和睦相处,对一些比自己弱小的人或是小动物以及花草树木应该爱护、关心,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本文所呈现的人生道理:自觉保护弱小者)

五、作业:

1、把自己最想说的话或感受最深处写下来。

2、抄摘自己欣赏的词和句,并试着运用其中的一、二个词语。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小朋友听。

 (设计意图:主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积累学生的语言。)

六、板书设计:

                     14  我不是最弱小的
                       

                     萨沙(说做想)   

                     妈妈                        每个人都要保护

                     爸爸                        比自己弱小的人。

                     托利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