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教案
发布时间:2013-02-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婷

《第一朵杏花》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赏读品味有关描写杏花的句子。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读通全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2、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3、板书:第一朵杏花

  4、读课题,质疑。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文后的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自由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杏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文章为何要写第一朵杏花?

  3、读了课文你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三、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自学情况。

  四、全班汇报:

  1、指名读读文后的生字,并组词。

  2、指名分节读读课文。

  3、说说你读了课文后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对于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则留作第二课时解决。)

  4、概括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赏读品味:

  本文多处描写了杏花,请你找一找,读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1、“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红……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2、“春风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3、“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想想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完成习字册。

板书:

第一朵杏花

两次(看杏花)

一年前  一年后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竺可桢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精神。

  2、情景演示,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及品字析句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品、读、析、演,感受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1-5自然段,感悟文章的人物特点。

1、自由读,说说你感受到竺可桢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先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重点理解“习惯地问”,“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体会观察的精确、细致及长期的观察习惯。

3、相机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过渡:“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一年中小孩子牢记竺爷爷的话,当他看到第一朵杏花开时他是如何告诉竺爷爷的呢?

三、情景演示,体会人物心情.(6-15自然段)

1、读课文,小组中分角色演示当时的情景。

2、指名演示对话,其他同学仔细看,仔细品,想想人物说话的语气,想象人物说话的神情,评评同学的表演。

3、给这段对话加上一定的提示语。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导读“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说说从这一大段中你又体会到了竺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

四、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

2、理解“精确”一词:

(先说说“精确”是什么意思?再请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举例说说什么才称得上是“精确”。)

五、通读全文,总结。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2、汇报交流。

3、学习了本文,你觉得竺爷爷搞科研采取的是什么态度?从他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课后作业:

1、进一步搜集竺可桢的有关资料。

2、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

第一朵杏花

                                精确观察

竺可桢

                一丝不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