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第一课时)
发布时间:2016-12-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教研组长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大屏幕展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图片,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之壮美,重点欣赏雾凇,让学生再次感受雾凇的奇特、壮观、美丽。

 2、展示江泽民爷爷对吉林雾凇的赞颂之词: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二、感受吉林雾凇的奇观。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1、师:雾凇可真是不同凡响,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被称为我国四大著名奇观。

2、谈话: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多幅雾凇的图片,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雾凇?(学生自由表述)

 (评价:多美呀!大家的词语库里原来有这么多精彩的词句!)

  3、这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真乃一大──(奇观)。那吉林雾凇究竟奇在哪儿,打开书,轻轻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圈圈画画有关词语。

4、汇报交流,抓住关键词语品读。

出示: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⑴“十里长堤”

指读(评价:是的,十里长堤,大约5000米,从鹿苑到塘桥这一路上都是雾凇,多么壮观。)谁再读这个词语(评价:这么多的雾凇,可谓奇观。)一起来读好它。

⑵还有哪个词语也能体会到雾凇的多呢?“缀满”指读(评价:是的,满满的全都是)谁再来读(评价:每一个枝头都挂满了,真是多。)雾凇的奇奇在它的多,再读读,你还会有新发现。

⑶“洁白晶莹”指读(评价:洁白如雪);指读(评价:晶莹剔透);起读(真像玉石雕琢)。 

⑷“银光闪烁,美丽动人”指读(评价:仿佛置身于银色长廊)再指读(评价:美不胜收)一起读(真令人留恋往返)  

5、雾凇的奇原来还奇在它的美,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吉林雾凇的多和美展现在大家眼前吗?指读,(评价:老师的脑海中已经印下了这一奇观;)女生读(评价:老师仿佛看到雾凇的纤纤身影了。)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雾凇闻名全国,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 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

课件出示“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

1、你看到雾淞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用上这句式,将你看到、想象到的景象描绘出来吧。

课件出示:吉林雾凇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2、雾凇的姿态这么多,段中有一个成语作了恰当概括,谁能找出来?(课件出示:千姿百态)谁来说说还能用什么词语?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

你们的词语可真多呀!老师也忍不住想来凑凑热闹,谁愿意来读一读老师送给同学们的这些词的?(配图送词)(指名读)(齐读)

 3、朵朵银花,排排雪浪,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引读人们的赞叹)

板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引读:绵延十里的堤岸上,一棵棵、一行行松枝、柳树披着霜花,仿佛是千万棵梨树在一夜之间绽放出美丽的花朵,那么洁白,那么晶莹。观赏着雾凇的我们也都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岑参的名句来。(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听见你在吟诵,面对这么美的雾凇,人们怎能不欣喜惊讶,让我们饱含赞叹之情再来吟诵这一名句吧。
    5
、飞雪挂满枝头,却让我们感受到冬天里暖融融的春意,这样的吉林雾凇真是奇观。(板书:奇观!)

6、让我们再次漫步长堤,感受那奇观,一起读读课文第三小节。

 三、感受雾凇形成过程的奇特。

雾凇如此美妙,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找一找描写雾凇形成的句子。

1、我们可以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看出吉林的松花江畔就具备这些条件呢?把找到的句子划下来,并多读几遍,还可以写写你的想法。

2、交流雾凇形成的条件。

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板书:水汽——遇冷——凝结

提问:吉林位于我国东北,冬天寒冷干燥,水汽从哪来?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雾气很多,达到饱和的程度?遇冷又是怎么一回事?谁能用文中的词句解释一下?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上全是银松雪柳了。”

1)比较朗读。

A.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B.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雾凇的形成也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板书:渐变)

你从那里体会出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的呢?

①渐渐地”(松花江上的雾,一点一点慢慢增多,越来越浓)

②慢慢地:说明雾凇形成的速度慢。雾凇大约要经过八到十个小时才能形。这个词语应该怎么读?(语速要慢)

③轻轻地:说明雾凇形成时轻柔无声。雾凇形成时人们正在熟睡,是察觉不到的,等到早上推开门一看,才发现一夜之间世界已是一片银装素裹。这个词语应该怎么读?(语气要轻)(多么轻盈,悄无声息)

④一层又一层:第一层的时候,好象在黑黑的树枝上撒了一层盐,继而盐一层层的撒得更多,到最后树木完全变得洁白通透了。(雾气不断,逐步形成)

(2)指导朗读“最初------逐渐------最后------”,让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一幅幅画面来。

银线——银条——银松雪柳:一夜之间松针柳枝有了变化,棵棵杨柳宛如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这种渐变的过程也是一个美的过程。

4、课件出示:雾凇的形成过程。( 听老师朗读)

多么令人陶醉的画面啊!你体会到雾凇渐变的过程了吗?体会到它的美了吗?你能通过朗读将你的体会表现出来吗?

5、多种形式的引导读。

&指名读

&师指导用上动作读。

&听了他的朗读你体会到雾凇的美了吗?体会到它的渐变了吗?你们都体会到了,那你能让我也体会到吗?生齐读

&出示题目,让学生填空,学会抓关键词,说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好美妙的雾凇呀,让我们再次感受雾凇的独特形成,一起读第二小节。

&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已经置身于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看到雾凇在我的面前形成,欣赏着这雾凇奇观,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忽然又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越来越觉得听大家读书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了。

四、指导赏读。

1、练习背诵,积累语言

师:看来同学们已深深地喜爱上雾凇这奇特的自然景观,这完全得益于作者优美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的语言永远留在记忆中。

2、动笔抒发自己的感受。

    1)配乐倾听课文朗读

(2)同学们,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难怪1990年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爷爷到吉林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吟诵了一首诗,大家想不想知道?

(出示多媒体)“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3)学生动笔写话 

(4)交流。

五、总结:

吉林雾凇:它,宛若银花怒放,晶莹剔透;它,仿佛梨花带雨攀枝;洁白高雅;它,披着美玉,带着白银,婀娜可人,随风起舞;它如朵朵银花,排排雪浪,蔚为壮观。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亲身体验一下。

板书设计:

   

         

水汽——遇冷——凝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