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中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4-01-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朱秋莲

优化中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小学中年级是指小学3-4年级,这个时期是小学生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小学中年级语文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把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窗口。根据当前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策略,以优化中年级语文作业设计。

一、作业布置要适量,注意作业的时限

教育部对小学生课业负担规定,中年级作业不超过40分钟,不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练习,更不得以做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小学生天性爱玩,如果布置作业量太多,学生负担太重,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卷情绪。如果作业太多,学生可能会形成少写、应付、字迹潦草,甚至不写作业的坏习惯。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布置适量的作业。

二、作业设计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的智商有差异,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也就不相同。教师要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既有统一要求又要注意照顾到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既让后进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又可以避免出现优等生吃不饱的现象。

如在留记忆词语作业时,老师可以这样设计: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要求把词语写三遍,要写对、写好、记住,同时还要知道每个词语的意思;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要求在差生的基础上,还要给每个词语找出同义词、近义词,并给词语造句;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要求在中等生的基础上,把这几个词语通过自己的想象,全部运用上创编出一个小作文。这样,每个学生都充分地得到了发展。

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会出现如下情况。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的作文,内容不够具体,结构不太完整,语言不生动,错别字较多,标点符号运用不准确。老师要求这部分学生在写作文时,要注意字的正确性,不会的字要检字典解决,尽量少写错别字。语句力求写通顺。作文要有开头、中间、结尾,结构要完整。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的作文,作文内容符合习作要求,结构完整,语句通顺。这就要求这部分学生在习作时,语言表达要生动优美,用上修辞方法。运用好细节描写,力求作文更精彩、动人。

三、作业形式的设计应多样化

传统的中年级学生的作业形式单一枯燥,读写、背诵训练量较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且不能有效、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3-4年级)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是: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的收集资料,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表达相结合,表达自己观察所得;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师精心设计多样化的、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性的作业,可以让学生的听、说、读、写、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1、设计搜集资料类作业

在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性课程资源、社会性课程资源、人文性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应该创造性的设计作业,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就是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工具收集资料信息并利用这些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素质,有助于理解文章,增加知识储备,形成知识链,对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2.设计阅读、背诵、积累类作业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成语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阅读性的或者背诵、积累性的作业。如在教学古诗《示儿》时,可让学生课下背诵另一首陆游的爱国主义诗篇。在教学李白的《暮江吟》时,可以让学生搜集并背诵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

4.设计观察实践类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想结合,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观察实践类作业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成长规律,让他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让学生种植一种花卉,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写出养花经验和故事等。这类作业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要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