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俞晓芳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两个多音字“漂”、“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3、初步感悟黄河的险和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惊心动魄,初步体会艄公的勇敢与机智。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2、初步感悟黄河的险和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惊心动魄,初步体会艄公的勇敢与机智。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黄河波涛汹涌的画面。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黄河)说到黄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古代有许多文人墨客赞美过它,你知道哪些描写黄河的诗句?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看来你们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课外积累也很丰富,老师要表扬你们,自主预习,阅读课外书,这些都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途径,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养成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
2、有一位著名的作家袁鹰也来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回来后他写了一篇文章,也就是我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揭题:黄河的主人。
看着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他被称为“黄河的主人”?)带着疑问去读一读课文,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师: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字字读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你们能做到字字读得响亮吗?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第一组词语:艄公 竹篙羊皮筏子
①通过刚才的读,你们知道“黄河的主人”是谁了吗?(艄公)
②艄公既然是撑船的人,那他使用的工具是什么呢?(竹篙)
③你们见过羊皮筏子吗?那你见过筏子吗?(水上行驶的竹排或木排)猜想一下羊皮筏子会是什么样子?
(出示羊皮筏子的画面,师作介绍:羊皮筏子古称“革船”,是一种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需要人用嘴吹气,使其胀满,制作的关键是剥制完好无损的羊皮囊,每个羊皮筏需9-12个皮囊,现流行于青海、宁夏境内的黄河沿岸,以兰州一带为最多。使学生对羊皮筏子有一个直观形象的感知。)那课文中哪几小节写到了羊皮筏子呢?(引读2、3、4、5自然段,并对其中的多音字“漂”加以指点。)
④齐读这组词。
(2)出示第二组词语: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
①指名学生读这组词。
②读着这些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随机出示黄河翻滚、波涛汹涌的画面,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这样的画面?(巨浪滔天、气吞山河、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③带着感情齐读这组词,说说你所理解的词。(重点理解“惊涛骇浪”和“骇”的意思。)
(3)出示第三组词语:胆战心惊提心吊胆谈笑风生如履平地
①指名学生读这组词。
②读着这组词,你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恐惧、害怕到轻松自如)为什么而害怕?(引读第1自然段)除了“胆战心惊”、“提心吊胆”,还有哪些词可以用来形容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心惊肉跳、忐忑不安、毛骨悚然、惊慌失措)
③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害怕吗?不害怕,他们(谈笑风生),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乘客们真是太自在了,竟然敢在汹涌的黄河上有说有笑,我不禁要问大家:“这些乘客为什么敢这样有说有笑?”(引读第7自然段)。我们不得不佩服乘客们的勇气,而更值得敬仰和赞颂的是谁呢?(艄公)为什么?(引读第8自然段,并对多音字“系”加以指点。)
④带着感情齐读这组词。
(△三组词语的整体出示:
①艄公竹篙羊皮筏子
②黄河滚滚万马奔腾 浊浪排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
③胆战心惊提心吊胆谈笑风生如履平地
3、课文中的“拦路虎”我们都已经扫除了,课文也读通顺了,现在我们还要把它读流利。
(1)学生自读,要求有一定的速度。
(2)检读:你有把握把课文读流利吗?把你最喜欢的或者最有信心读好的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三、理清思路,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课文读完,我们再来看一看,课文哪几小节写了作者看到黄河时的胆战心惊?哪几小节介绍了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哪几小节赞美了乘客们的勇敢和艄公在黄河上如履平地?
2、自选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
(1)艄公_____________,面对______________。
(2)黄河_____________,艄公______________。
(3)有这样一个人,面对___________,这个人就是黄河的主人——艄公。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生字描红。
2、摘抄课文中的成语。
3、思考:课文原来的题目叫《筏子》,编者却把它改为《黄河的主人》,你觉得哪个题目比较好,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