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
李文平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学习从描写人物神情、动作、语言的词句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3、学习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进行对话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诗歌导入。
1、出示毛泽东为彭德怀写得一首诗歌。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1)读一读,诗中描写的是谁?(彭德怀)
(2)你觉得彭德怀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设疑:题目中的“他的”读出了什么?
(1)大黑骡子是彭德怀的。
(2)彭德怀和大黑骡子的关系很亲近。
二、品读课文,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
1、过渡:不仅仅是题目,课文中字里行间也透出了彭德怀很爱他的大黑骡子。老师相信,对于这个“爱”字,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独特而真实的感受。这是非常宝贵的。但是,对于学习课文,光有这点感受是不够的,请同学们再走近彭德怀和大黑骡子,看看你是从什么地方,哪些文字,哪些句子当中深切地体会和理解了这个“爱”字。
自学要求:
(1)自由读一读课文2—20自然段,
(2)小组讨论交流,用波浪线画出表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语句。
(3)在书的空白处,把你的感受简要地写一写。
2、全班交流。
A 出示: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1)默读这段文字,看看觉得哪些词语特别能引起你的关注?
(2)、请抓住某一个词谈谈你的感受。
“抚摸”让你感受到彭德怀没有把大黑骡子当牲口看,而是当作了?(亲兄弟)这是怎样一头骡子?
“悄悄地”“一直看着他吃完”感受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
出示: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
这是一匹 的大黑骡子!
你想到了哪些词?(朝夕相处、任劳任怨,为革命立过功)。怪不得彭德怀对它疼爱有加。
(3)指导朗读。(读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
小结:这是流淌在细微之处的爱,同学们,这就是细节!(出示:细节)世界上,最令人感动的,不是高山,不是大海,而是细节。
过渡: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还流淌在哪些细节中呢?
B出示: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出的大黑骡子,平静地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1)齐读第这一句话,谁能把目光聚焦一下,聚到一个词来谈谈你的感受吗?
(2)“深情”包含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想到这头忠心耿耿的大黑骡子为革命立下的功劳,彭德怀对它充满了?敬意。想到自己即将杀了大黑骡子,彭德怀对它又充满了?歉意)
(3)谁能读出这片深情?
(4)不仅要读懂意思,而且要读懂字里行间蕴含的情,这就叫品味。(出示:品味)
过渡:看似平静的彭德怀,内心心潮澎湃,他把对大黑骡子的敬意和歉意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平静地对警卫员说——(引读)
或许啊,可只要有一线希望,也决不能放过,所以他平静地说——(引读)
过渡:是啊,彭德怀平静的外表掩盖了对大黑骡子的爱,而这份掩盖的爱更是体现了他对战士们的爱啊!板书:更爱战士
C出示:彭德怀背过脸去。
(1)这一个简单的动作也是爱的体现。彭德怀为什么要背过脸去?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2)、说话练习:他怎么忍心 ,他怎么忍心 ,他怎么忍心 。(让学生试着说说)
(3)谁能读出这种于心不忍,(语速缓慢沉重)
过渡:是啊!此时此刻,每个爱大黑骡子的人都挣扎在爱与痛的边缘,这份深埋在心底的爱此刻又是那么地痛苦,让我们走进每个人的心里,读出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吧。你还能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人们对大黑骡子的爱与不舍。
(学生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内容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反复咀嚼,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
过渡:既然这样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杀掉呢?板书:(杀?)
自学要求:1、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
2、告诉大家哪个词语突然跳入了你的眼帘?
1、交流:最为艰苦(饥寒交迫)为什么这个词语会突然跳入你的眼帘?(杀的原因)
出示图片;可以说草地一望无际如浩淼大海,沼泽遍布,荒无人烟,满目凄凉,正如诗中所说:
三十里草地二十里水,
荒无人迹鸟不飞,
如有行人误入内,
十有九个去难归。
这一首诗,你体会到什么?(草地的环境恶劣)
2、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连一粒粮食都找不到,野菜、草根、马鞍、皮带都成了红军充饥的食物,很多人到达草地前身体已经很虚弱,有的倒在泥浆里永远也爬不起来了,有的小战士临死的时候,已经骨瘦如柴了,作为红三军的军团长,彭德怀看到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而牺牲,又怎么能舍得?他决定了“杀骡子”,(板书:杀!)
3、从这决定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更爱战士们)
板书:(更爱战士)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战士,看到彭德怀将军忍痛杀大黑骡子,你想到了什么?” (同甘共苦)
课文中有没有同学相关的语句?
出示 “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草地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立最后一次大功吧!”
四、深化理解,体会彭德怀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
1、过渡:老饲养员的流泪劝阻,战士们的依依不舍,枪身还是响了,大黑骡子缓缓地斜倒下去。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出示: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1)同学们,你们知道军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摘下了军帽”吗?(对一个人非常尊重,或表示一种哀悼。)一个叱咤风云、横刀立马的将军向一个大黑骡子行军礼,让你感受到什么?
——他对大黑骡子的爱,所以他向着——(引读)
——他对大黑骡子的不舍,所以他——(引读)
——他对大黑骡子又一次立功的敬意,所以他——(引读)
(2)省略号的内容省略了什么?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彭德怀此时心如刀绞,想象他会说些什么?
2、过渡:这天晚上,草地上多了些生机,战士们终于可以吃真正意义上的食物了,可是彭德怀呢?谁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
出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从彭德怀的语气中,你能读懂他的内心世界吗?(爱大黑骡子)
小结:彭德怀是绝对喝不下肉汤的,那碗肉汤里散发出的都是大黑骡子的气息啊!尽管他已饥肠辘辘,又怎么能喝下这碗肉汤呢?他深深的爱着大黑骡子啊!
五、情感升华,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
过渡:大黑骡子走了,它永远消失在了大家的视线里,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它的身影,它—(引读最后一节)
如果我们把这篇课文当作一部电影来欣赏的话,那么,课文结尾则更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请大家细细欣赏。
1、出示:(齐读)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上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1)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你从两个“融进了”读懂了什么?(是大黑骡子给了战士们生命,是大黑骡子给了战士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2)红军长征,翻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难万险,战士们身无“御寒衣”,忍受着饥饿和寒冷,晕倒了能勇敢地爬起来,紧紧地跟上去。他们的力量从哪里来?仅仅来自大黑骡子吗?
(是彭德怀关心战士,爱护战士和他们同甘共苦的无私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红军战士。)
是的,我们的红军队伍正是有了这样的首长,这样的战士,才有了战无不胜的力量,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2、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六、拓展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在长征路上,还有着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课后同学们可以多读读与长征有关的故事,如在我们的《品德与社会》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感人故事,相信你读了以后,对长征会更多一些了解,也会受到更多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