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3-11-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朱秋莲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张秋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重点词句的意思。

3、了解课文的大意,学习谈迁创作国榷的艰辛。

4、初步感受谈迁与厄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挫折吗?又是怎样做的呢?

2、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经历。

3、出示课题,认读,理解:厄运 ,苦难的遭遇。信念,自己认为正确而坚信不移的看法。

4、学贵有疑,看了课题有什么问题吗?

质疑:立下了什么信念?遭受了怎样的厄运?……

答案就在课文中,仔细读就能找到,并会给你深深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用笔划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反馈:

1)词语:博览群书    家徒四壁    一袭破衫    奋笔疾书

2)指名读书,相机纠正错误。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大意是什么?用笔画出疑惑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解惑释疑

1、谈迁的信念是什么?

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出示: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师:你从这句话中理解谈迁要写的这部明史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详细、真实可信)那为什么“翔实”不是“详”呢?在哪里找答案?原来两个都可以用的。

师:说干就干,谈迁是怎样编写这部明史的呢?

学生一起读、自由读第一段。

2、谈迁遭受了什么厄运?读读第二自然段。

1)在文中找找相关的句子。

出示:可是,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

2)学生交流。相机让生区分“付印”与“复印”(“付”与“复”差别(复印,重复印;付印,交出去给出版单位印)

3)不就是一本书被偷走吗?怎么就成了厄运、成了灾难呢?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4)出示句子: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步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5)老师示范读,学生模仿读。体会数字所流露出的情感。

6)我们交流了这么多,谁来把自己的理解和情感代入给我们读读课文。

指名读——指导朗读——教师点评

3、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就“化为乌有”,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1)谈迁“体弱多病”仅仅因为他已是老人了吗?是什么让他这么快就体弱多病?

2)所以他——(示句)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出示:噫,吾力殚矣!

3)文人的坚韧这个时候起了作用,谈迁迅速从沉沦中走了出来。

出示:吾手尚在,宁已乎!

四、课外拓展

谈迁最终又是怎么做的呢?从中我们又学到了什么?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把课文读几遍。

3、查查有关《国榷》、谈迁的资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