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看中国》教学反思
王金红
《从世界看中国》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第二课,通过教学,让学生在了解中国国情概况的基础上,了解中国幅员辽阔;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根据教学目标,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了本课的教学。
一、谈话导入。用轻松的谈话,导入新授内容。
二、围绕一条主线认识中国,落实知识教学。
我的教学以依次了解中国地理位置、中国疆域辽阔为主线,先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找出中国的地理位置,再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一步明确,讲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依据,准确找到中国在世界的地理位置。利用对祖国领土概念的界定;国界线、海岸线的补充;祖国面积的数据及东西、南北跨度大差生的影响,在学生脑中形成祖国疆域的初步概念,并感受其辽阔,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以小组汇报为主要学习形式,注重课前预习和资料收集。
本课以社会知识教学为重点,如果只以看书、交流课收集资料等方式来落实这些知识点的教学,势必比较单调枯燥。因此,我设计了同学们来做小老师,交流自己了解的中国资料;在地图上找一找自己的家乡,介绍自己家乡。如何把知识点的教学落到实处呢?我首先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和资料收集的指导。要求学生认真预习课文,收集中国资料。这样,学生的预习不仅要看、更要思考整理,预习效果就得到了保证。有了课前充分的预习作为基础,再加上教师课堂上的指导梳理,他们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点就能够顺利地串成串儿、连成片,对中国就有了全方位的认识。
本节课由于学生缺乏地理概念,所以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让孩子们清楚的看见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然后清楚的看见中国周边的国家。地图比较形象,学生能够比较好的了解。课堂上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就是对课外知识的渗透;对数据具体化的处理。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从我自身做起,多了解各科知识,做到触类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