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燕子》这篇课文写的是在繁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全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明快。
我在设计《燕子》第一课时的教学时,便设定了下列几个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8个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3、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体会作者借燕子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为了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情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于是,我整堂课的训练设计思路大体定为“初读—品析—再读—感悟”几个步骤,并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再现场景。本课所描写的画面生动,语言优美,构成了生动、感人的意境,教学时我从情景入手,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春天美景的情境,出示一张美丽春景の画面,通过画面上的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等,把美好的春天展现在学生面前,再结合课文的描写让学生边读边再现画面,体会春天的特征和美丽。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景。为了使学生了解文章中作者用字的准确性,我抓住了“烂漫无比”、“掠过”、“翼尖”“圆晕”、“痕”、几个词语让学生体会春美、燕子飞行的特点。
3、在悟读中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和观察顺序。在理解燕子的活泼机灵这一重点时,我一边用各种方式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一边从“乌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燕子时选取最有特点的三个方面进行描写的用意,以及由整体到局部、从前到后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并鼓励学生要把掌握的观察顺序应用到平时的观察中去。
当然,教学的遗憾总是难免的,由于我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使得整堂前紧后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时间的控制。在环节的讲解过程中,做到松弛有度。特别是指导字词、朗读方面,要做的更扎实。同时,在讲解第一小节时,我应该继续往下深入地讲解,让学生仿写一种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