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例《石榴》心得
在本次教研组活动中,我们观看了课例——三上《石榴》一课。本课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精当的比喻和拟人流露着作者的情感,读来饶有趣味,是学生学习语言与习作的范例。
观后心得小结如下:
1、重视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并能加以训练和强化。本课多音字比较多,在确定读音上孩子们有困难。课堂上我以“间”这个字为例,帮助孩子掌握根据字义确定多音字的读音的方法,再用别的多音字放手让学生巩固练习,让方法得到巩固。教给孩子观察事物的方法,按顺序,抓住特点来观察和描写。
2、抓住关键词来作课文理解的切入点。教师在课堂上抓住了石榴成长过程的关键词:“先是”,“逐渐”,“最后”,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步骤,结合石榴外皮颜色变化过程的照片引导学生了解石榴成长的步骤。接着设疑: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组织学生到文中寻找答案,指名汇报以后,教师把石榴熟透了的形态依照课后习题分为两句,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喜欢哪句,并说明原因。学生发表自己看法时,教师又能结合相应图片,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拟人句的生动形象,并学着“石榴娃娃”的样子表现出来,让他们处于石榴成长的情境中,体验“石榴扒开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成熟喜讯”的迫切心情,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
3、指导朗读很到位,学生的朗读不是干巴巴的,毫无感情式的朗读,而是深入课文情境,把自己的切身体会读了出来,这离不开教师对文中字、词、句的正确把握和对学生的引导。
4、说话训练指导得很扎实,训练得也很扎实,学生敢于说,喜欢说并认真说。
5、整堂课安排紧凑,训练点过多,可以分解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