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高年级数学教研组
一、圆的导入:
问:见过平静的水面吗?
师:(手指着图片)看!现在扔一块小石子,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
师:同学们,这样说下去,你们觉得能说完吗?
师:呃!正所谓“圆无处不在”
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
师:其实呀,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教学画圆
师:出示古语。同学们你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师:谁来说说不用圆规可以怎样画圆?
小结:但为了正确和方便,我们通常用圆规画圆。
1、学生自学书上画圆的步骤。
总结方法:定长 定点 旋转
2、学生按步骤画一个两脚间距离为3厘米的圆。
3、剪下圆。
三、圆的半径、圆心、直径的初步认识
师:请同学们把你剪下的圆像老师一样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你发现什么?
师:同学们你刚才发现的这些就是圆的“半径、直径、圆心”(板书)
师:那么到底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我想同学们多少有了点了解,是吗?
师:这样,同学们一会儿可以互相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它们的认识,当然也可以看老师提供给你的关于圆的小资料。当然也可以请教我们的书本。
集体交流
师:同学们,圆心通常是指圆的——中心,我们可以用字母O来表示。
师:那什么是半径呀?谁愿意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半径就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半径我们通常用r来表示。
师:我请一位同学上来画一条半径?同学们一起来看看他能不能画对。
师:好,你来。其余同学在自己的圆片上画一条半径r。
师:那到底什么是直径呢?同学们瞧!这儿有三条线段,你认为哪一条才是圆的直径。
师:他认为是第三条,你们同意吗?
师:那第一条为什么不是呢?
师:那第二条不是通过圆心了吗?
生:因为一端没有在圆上。
师:看来,只有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片上画出一条直径。
(生画的同时,师也在黑板上画直径)
师:直径我们一般用字母什么表示?d
四、进一步认识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师: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得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想!)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两点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把你们组的结论都记录在“研究发现单”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第二,如果觉得有困难了,请看研究提示,或许对大家的研究会有所帮助。
(随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记录在教师提供的“研究发现单”上,并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师:光顾着研究也不行,我们还得善于将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让别人相信你们的发现是正确的。这里
集体交流
师:我们来看电脑演示。是这样吗?
师:看来,只有大家互相交流、相互补充,我们才能使自己的发现更加准确、更加完善。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条发现。
师:我们来看电脑演示。是这样吗?
师:我们再来看第三条发现。他们说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师:大家的想法对吗?我们来看电脑演示。是这样吗?
五、知识拓展
师:下面我们来看两组题目。(多媒体演示)适当激励回答好的学生。
师: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指一个――
生:圆心。
师:那同长又指什么呢?大胆猜猜看。
师:我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生:特别的自豪。
师: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远不止这些。《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
师:这是中国古代阴阳太极图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想!)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出示图④)。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小组讨论)
生:小圆的直径是6厘米。
生:大圆的半径是6厘米。
生:大圆的直径是12厘米。
生:小圆的直径相当于大圆的半径。
师:其实,又何止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呢,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如下的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生活中的圆形拱桥、世界著名的圆形建筑、中国著名的圆形钱币、中国民间的圆形中国节、中国传统的圆形剪纸、世界著名的圆形标志设计等等,)
六、小结
师:同学们,短短一节课,要真正走进圆的世界是不现实的,我们只是走“近”了圆的世界,打开圆的大门,一个更加神奇、更加美妙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就让我们从现在起,从今天起,走进圆的美妙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