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杨新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低,所以教材在编排上十分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要求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逐步形成认识,建立相关的概念,形成必要的技能。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知识。
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
教师出示毛线: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
师: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课件出示文字)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2)初步感知线段
师问:线段是怎么样的?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
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
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
(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课件出示图片: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
小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
请学生上台指一指毛线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课件出示),建构线段模型。(5)小结特征: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
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或者不是线段?引导学生从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
二、进一步感知线段的特征
(1)到生活中找线段。
师: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有很多线段,比如直尺的这一条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演示)你知道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吗?(指名一人板演)请小朋友们也拿起自己的直尺,找一找它的哪条边可以也看成线段? 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
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相信你们走出了课堂之后还会有更奇妙的发现!
(2)到图形中找线段
师:其实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有线段围成的。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眼力大比拼。(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欢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
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
(3)折线段
谈话:小朋友喜欢玩折纸游戏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吧!(拿出课前准备的正方形纸,对折,打开)
启发:现在同学们的纸上都有了一条折痕。想一想。这条折痕也能看成一条线段吗?为什么?
提问:下面请大家拿出第二张正方形纸片,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一些的折痕吗?
提问:拿出第三张正方形纸,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短一些的折痕吗?
师提问:从这三次折线段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
三、学习画线段
谈话:小朋友们认识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折出了线段,还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段?那我们画线段用什么工具?
指出:通常,我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来画线段。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画线段时,左手按住直尺,使他不能移动,再用笔贴紧直尺的一边画,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的,不能弯曲,再在线段的两端画上端点(即两条小竖线)
出示 画线段儿歌
展示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讲
四、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谈话: 下面我们来玩个连一连的闯关游戏。准备好了吗
1、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
学生画好后,提问:连接这两点还能不能画出不同的线段吗?
指出:两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齐读)
2、想想做做第4题
师:好,第1关小朋友们知道了连接两点可以画1条线段第二关开始啦,这儿有3个点,猜一猜,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小结:有3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一共可以画(3)条线段,画成的是(三角)形。
3、想想做做5题
师:真不错,第2关闯关成功,如果有4个点呢?第三关来了
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又能画几条线段呢?
明确:按题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画6条线段
4、最后一关来了,有5个点,
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又能画几条线段呢?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明确:按题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画10条线段,并连成一个五角星。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