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分之一》
宋剑湖小学 周莲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几分之一,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与思维的灵活性;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并掌握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对单位“1”认识的渗透。
教学用具: 圆、正方形、长方形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分过什么?
师:请每位同学把桌上的纸条平均分成两份,并用手势告诉我每份是多少?(2张纸条)
师:把其中的一份再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1张纸条)
师:把这一份再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半张)
师:(学生不知所措时)这一张纸条的一半,还能用我们学过的0,1,2,3……这些整数来表示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碰到分得的结果不是整数的情况,你遇到过吗?说一说。
为表示这样的结果,我们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自主获取
1、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
(1)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一份是这张纸的1/2。读一读。
(2)学生活动:请每个同学从组长那里任意领取一个图形,试着折出它的1/4,并用阴影表示出来。 再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①你是怎么得到图形的1/4的?
②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3/4?
(3)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成果贴到黑板上?
(4)折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谁愿意到前边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到它的1/4的?
追问:你为什么对折?( 平均分)
折三角形或圆形的谁来说说?
追问:阴影部分是图形1/4的,那空白部分呢?
通过这个练习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6)小结:看来“平均分”是产生分数的重要前提,没有“平均分”,分得的结果就不能用分数表示。
那么,要得到一个物体的1/3应该怎么分?要得到一个物体的1/4、1/6呢?
2、通过活动认识几分之一。
(1)每个小组共同从黑板上的分数中任选一个,大家一起用你们小组的图形折一折,并把其中的一份画上阴影。比比看哪个小组的折法多。
把你们小组的成果放在一起比一比,看看你们都能从中发现些什么?
(2)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来把你们小组的成果贴到黑板上,并说一说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小结:把谁平均分成几份,一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
(3)横着观察所分的图形,你们还能发现什么?
(4)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认识?
像1/2、1/3、1/4、1/6……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自学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和读、写法。
对于分数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
(1) 自学要求:看书互相说说你又学到了有关分数的知识。
(2)汇报 板书:
1 …………分子
—— …………分数线
2 …………分母
(3)练习读、写分数
请每个同学在纸上写一两个分数,并把你写的读给小组同学听,再互相看看写的对不对。
(三)巩固练习 拓展延伸
1、把一块蛋糕平均切成7块,每块是它的( )分之( )。
2、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每份长( )米。
(四)生活中的分数
1、谈话: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分数。出示黑板报图,说说“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呢?哪一部分大一点?
2、提问:你能举些生活中分数的例子吗?(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导补充)
3、小结: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事物,这样我们学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1 …………分子
—— …………分数线
2 …………分母
1 1 1 1
像 —、 —、 —、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 3 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