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加几》教学反思
宋剑湖小学 何华治
本节课的认知目标是使学生经历探索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力目标是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情感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重点是能正确计算8、7加几,难点能掌握用“凑十法”计算8、7加几计算方法。
本节课在教学用“凑十法”教学9加几的基础上同时教学8、7加几,由于计算时的思考方法是相似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上节课要稍多一点。例题呈现了装在两个盒子里的小号,每个盒子都有10个空格,其中一个盒子装了8把,另一个盒子装了7把,要求计算出一共有多少把小号。这个地方我直接出示用摆小棒的方法反映学生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样就降低难度,在课堂上我观察了一下,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说出课本上的第一种方法,对于第二种方法也有不少的孩子能够说出来。其实这里应该再让学生到前面来摆一摆,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板书8加7的思考过程,最后再指名几个学生看着算式说一说8加7的思考过程。
“试一试”让学生尝试计算7+9,学生除了可以用把7凑成10或者把9凑成10的计算方法外,还可以由前面学过的9+7=16,想到7+9=16.
“想想做做”的第1、2题让学生通过练习从具体到抽象巩固和掌握用“凑十法”计算8、7加几的思考方法,第4题通过同一组题的比较,让学生掌握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利用已学过的计算进行新的计算。第3和第5两题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增强运算技能,最后用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让孩子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