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 的 认 识
宋剑湖小学 周晶
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3-95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并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学习用圆规画圆,初步能按要求画圆。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圆
1、多媒体演示动态水纹图
问:见过平静的水面吗?
师:(手指着图片)看!现在扔一块小石子,发现了什么?
2、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学生举例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
师:同学们,这样说下去,你们觉得能说完吗?
师:呃!正所谓“圆无处不在”
3、配乐多媒体演示大自然中的圆。
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
师:其实呀,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4、揭示课题:圆的认识
(二)、尝试画圆,比较圆
1、借助工具,尝试画圆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圆,看了这么多的圆,你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个?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你手头的工具画一画。
2、交流画法,比较发现
引导学生交流所画的圆,并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提问: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引导发现: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三)、圆规画圆,了解圆
1、出示古语。同学们你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2、介绍圆规的结构
3、学生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圆规试着画一个圆吗?
4、交流画圆的步骤。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总结:
两脚叉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 (定长 定点 旋转)
5、使用正确的画法,再次画一个两脚距离是2厘米的圆
6、圆也像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一样,各部分也有特定的名称。如: “圆心、半径、直径”(板书)
师:那么到底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我想同学们多少有了点了解,是吗?
师:这样,我们可以互相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它们的认识,可以请教我们的书本。
集体交流
师:同学们,圆心通常是指圆的——中心,也就是针尖固定的一点。我们可以用字母O来表示。
师:那什么是半径呀?谁愿意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半径就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半径我们通常用r来表示。
师:我请一位同学上来画一条半径?同学们一起来看看他能不能画对。
师:好,你来。其余同学在自己的圆片上画一条半径r。
师:那到底什么是直径呢?同学们瞧!这儿有三条线段,你认为哪一条才是圆的直径。
师:他认为是第三条,你们同意吗?
师:那第一条为什么不是呢?
师:那第二条不是通过圆心了吗?
生:因为一端没有在圆上。
师:看来,只有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片上画出一条直径。
(生画的同时,师也在黑板上画直径)
师:直径我们一般用字母什么表示?d
(四)合作交流,发现圆的规律
师:学到现在,我们知道了关于圆各部分的名称,那你们觉得还要深入地去研究圆的知识吗?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想!)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两点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把你们组的结论都记录在“研究发现单”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第二,如果觉得有困难了,请看研究提示,或许对大家的研究会有所帮助。
(随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记录在教师提供的“研究发现单”上,并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师:光顾着研究也不行,我们还得善于将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让别人相信你们的发现是正确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你们的发现,看能不能经得起推敲。
集体交流
师:我们来看电脑演示。是这样吗?
师:看来,只有大家互相交流、相互补充,我们才能使自己的发现更加准确、更加完善。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条发现。
师:我们来看电脑演示。是这样吗?
师:我们再来看第三条发现。他们说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师:大家的想法对吗?我们来看电脑演示。是这样吗?
师:下面我们来看两组题目。(多媒体演示)适当激励回答好的学生。
(五)知识拓展,体会圆的美
师: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指一个――
生:圆心。
师:那同长又指什么呢?大胆猜猜看。
师:我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生:特别的自豪。
师: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远不止这些。《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
师:其实,又何止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呢,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如下的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生活中的圆形拱桥、世界著名的圆形建筑、中国著名的圆形钱币、中国民间的圆形中国节、中国传统的圆形剪纸、世界著名的圆形标志设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