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认识
发布时间:2017-03-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教研组长

 

课题

的认识

主备人

 

执教人

陈怡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性。

教学难点

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具准备

吸管、长方形纸等

教学设计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一、复习图形,引出角。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老朋友,猜猜他们分别是谁?(课件出示三角形和五角星)他们的名字里面都有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平面图形中的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   

二、创设情景,了解角。

1.从实物中找角。

师:其实呀,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角。看,小明和小红正在做手工,你能在那些物体的表面上找到角?(学生看图回答。)同学们刚才找到了很多物体表面上的角,老师也找到了三个。
  
(课件出示:三角形纸片图、作业本图、钟面图,用红色标出角闪动。)
2.
认识数学中的角。

师:前面我们找到的是物体面上的角,如果我们把这些角画下来,会是什么样的?
 
(课件出示:例题中的三个图,分别描出一个角,平移到实物下方。) 

指出: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提问:观察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2)指出:直直的这两条线叫做角的边,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边)。

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指名学生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

4.辨角。

师:听说我们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客人,都争说自己是角,到底是不是呢?请你做出判断,是角的指出顶点和边,不是角的说明原因。

(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想想做做”第1题)

5数角。

师: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关键要看什么?角其实是平面图形中的一员,现在请大家数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请大家先做上角的记号,再填空。

(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做完后,在白板上进行反馈并集体评价。

三.自主探索,比较角。

1.制作魔角。

1)师:小朋友们看老师制作的魔角(出示活动角演示),你想拥有他吗?(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按照教师的方法做一个活动角。)

(课件出示 : 教材第84页“试一试”)

2)思考: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同桌之间交流,汇报后相互补充)。

3)小结: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比较活动角 。

1)师:角的大小变化,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碰到.例如我们的老朋友——钟面。

(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想想做做”第3题)

2)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3. 红角和蓝角之争。

学生观看动画。明确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完成教材第85页“想想做做”第4)

总结: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叉开越大,角越大,反之,两条边叉开越小,角越小。

五、联系生活,活用角

1. 总结角。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 欣赏角。

师:角在生活中也起着美化生活的作用呢。建筑设计师用大小不同的角建造屋顶,给人们不同的美感,角的用处可真不少。(课件出示:一些著名的建筑物)
3.
创作角。

师:那我们也来创作一个角好不好。每人拿一张长方形纸,分小组活动。每人折出一个角,小组内比一比,谁折出的角最大,谁折出的角最小?

(课件出示:课后完成教材第85页“想想做做”第5题)

 

 

 

 

 

 

 

 

 

 

 

 

 

 

 

 

请学生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强调可以在图形里画“弧线”表示出角,并告诉学生,以后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表示角。

 

 

 

 

 

 

 

四人一小组交流。

 

 

 

 

 

 

 

 

 

 

你能找出生活中的活动角?

 

 

 

 

 

同桌互说比角要领。

 

 

 

 

 

 

 

在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这一环节,由教师的讲解到学生标出再到根据实物掌握的角的组成要素,要求逐步提高,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准确、到位。

 

 

 

在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这一环节,由教师的讲解到学生标出再到根据实物掌握的角的组成要素,要求逐步提高,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准确、到位。

 

 

 

 

 

 

 

 

 

 

 

 

 

 

 

 

 

通过动画演示红角和蓝角重合,更好地揭示: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在欣赏这个环节中学生深受感染,激起了学生创作的激情。

板书设计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