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角的认识 |
主备人 |
|
执教人 |
陈怡 | ||
课型 |
新授 |
课时 |
1 |
授课时间 |
| ||
教学 目标 |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 ||||||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 |||||||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 |||||||
教学重点 |
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性。 | ||||||
教学难点 |
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 ||||||
教具准备 |
吸管、长方形纸等 | ||||||
教学设计 |
个性设计 |
教学后记 | |||||
一、复习图形,引出角。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老朋友,猜猜他们分别是谁?(课件出示三角形和五角星)他们的名字里面都有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平面图形中的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 二、创设情景,了解角。 1.从实物中找角。 师:其实呀,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角。看,小明和小红正在做手工,你能在那些物体的表面上找到角?(学生看图回答。)同学们刚才找到了很多物体表面上的角,老师也找到了三个。 师:前面我们找到的是物体面上的角,如果我们把这些角画下来,会是什么样的? 指出: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提问:观察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2)指出:直直的这两条线叫做角的边,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边)。 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指名学生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 4.辨角。 师:听说我们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客人,都争说自己是角,到底是不是呢?请你做出判断,是角的指出顶点和边,不是角的说明原因。 (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想想做做”第1题) 5数角。 师: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关键要看什么?角其实是平面图形中的一员,现在请大家数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请大家先做上角的记号,再填空。 (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做完后,在白板上进行反馈并集体评价。 三.自主探索,比较角。 1.制作魔角。 (1)师:小朋友们看老师制作的魔角(出示活动角演示),你想拥有他吗?(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按照教师的方法做一个活动角。) (课件出示 : 教材第84页“试一试”) (2)思考: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同桌之间交流,汇报后相互补充)。 (3)小结: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比较活动角 。 (1)师:角的大小变化,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碰到.例如我们的老朋友——钟面。 (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想想做做”第3题) (2)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3. 红角和蓝角之争。 学生观看动画。明确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完成教材第85页“想想做做”第4题) 总结: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叉开越大,角越大,反之,两条边叉开越小,角越小。 五、联系生活,活用角 1. 总结角。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 欣赏角。 师:角在生活中也起着美化生活的作用呢。建筑设计师用大小不同的角建造屋顶,给人们不同的美感,角的用处可真不少。(课件出示:一些著名的建筑物) 师:那我们也来创作一个角好不好。每人拿一张长方形纸,分小组活动。每人折出一个角,小组内比一比,谁折出的角最大,谁折出的角最小? (课件出示:课后完成教材第85页“想想做做”第5题) |
请学生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强调可以在图形里画“弧线”表示出角,并告诉学生,以后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表示角。 四人一小组交流。 你能找出生活中的活动角? 同桌互说比角要领。 |
在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这一环节,由教师的讲解到学生标出再到根据实物掌握的角的组成要素,要求逐步提高,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准确、到位。 在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这一环节,由教师的讲解到学生标出再到根据实物掌握的角的组成要素,要求逐步提高,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准确、到位。 通过动画演示红角和蓝角重合,更好地揭示: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在欣赏这个环节中学生深受感染,激起了学生创作的激情。 | |||||
板书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