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听贲友林老师的《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一课有感
武进区新街小学 姚春霞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新课程教学中提得最响亮的口号。可是又有多少教师真正做到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贲友林老师的课堂上就做到了。
一、 实际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贲老师用自己的生活照引起学生注意,并展示了3种不同形式的“放大”,没有附加的说明,没有特别的强调,就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了怎样才是真正数学意义上的放大。
二、 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照片是按怎样的比例放大的?”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五花八门,就在我们为贲老师接下来的教学捏把汗的时候,贲老师不慌不忙,注意了及时进退,引导学生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课本,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孩子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头至尾贲老师都没有发表任何见解,都是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发现的。
三、 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学习数学,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服务于生活。贲老师的课上就让学生真正明白了这一点。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就是生活中放大和缩小最好的例子。学生恍然大悟: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
最后贲老师不忘总结:是什么?what?怎么办?how?为什么?why?不仅教会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同时也让我体会了课堂上怎样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