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发布时间:2013-11-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杨新霞

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武进区宋剑湖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研组

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教学为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这节课,老师采用猜想—验证—总结—练习的教学结构,让学生动手猜一猜,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的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再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比较,体会相互之间的联系。整体来看设计精巧,学生学的也非常扎实。导和学结合的很好。下面是我的几点感受:

首先,创设学生学习的情景,变数学课堂为活动的场所。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老师的课堂教学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求。教学中,老师先引导学生猜测长方形的特征,然后利用手中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加以验证,当学生验证出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时,一种成功的喜悦油然而生。此时,老师又趁热打铁,让学生用猜测、验证的方法自学正方形的特征。就在这种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下,老师的引导,在适当的时机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学生不仅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更掌握了探究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发展数学素养。

其次,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验证、合作交流的平台。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老师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在整个课堂中,动手操作贯穿始终,注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感悟、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在动手实践前,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再进行探索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

  最后,注重学习方法的教学,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所以老师很注重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特征所采用的方法。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通过学习研究后又让学生总结出它们的特征后,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总结出的方法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根据听课时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我有一些想法:在猜想、假设之后,再加上一个验证方法的讨论,让学生在科学方法的引导下,去探索长方形的特征,相信学生就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快速有效的探索了。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高效的参与到探索活动中。

                                                           2013.10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