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层次分明
1.小猴摘桃的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吴老师还创新的引用“小猴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线索”像侦探小说那样让学生更认真地从题中找条件。
2.理解条件的含义:这里吴老师和同学们着重理解“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个条件蕴含的含义是解题的一个关键,开始“从条件出发思考”的过程。所以吴老师引领同学们对这个条件深入探讨,理解的很透彻。
3.确定思路:根据题中给出的两个条件来整理思路,在吴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的比较到位。
4.列式、列表解答:学生有了刚才明确的解题思路,根据第一天摘30个,和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算出第二天摘的;再依次算出第三天摘的……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认真板书,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在实物投影上详细分析,甚至不放过表格中单位“个” 的漏写问题。这都体现了一位教师扎实、严谨的教学功底。
5.引导反思:比较算式和列表过程,说说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发现他们都是从条件出发进行思考。并顺势揭示题目。
6.回顾反思:说说解题过程中的体会是什么?及时总结、整理。
二、 练习题目,难易结合,逐层推进
1.对书上习题稍作修改:天平图形逐个出现,有利于学生能直观、形象的看清条件。由书上4个苹果修正为5个苹果500克,降低计算难度。特别是对题目的处理方式我比较欣赏。比如: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条件?接着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提问,学习热情比较高涨,形成了较好的思维节奏性。
2.抓住解题要点:对第2题的处理,吴老师则着重让学生理解“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他下落高度的一半”这个条件展开思考。先弄清第一次弹起的高度,再依次算出第3次、第4次等。
3.肢体语言的灵活运用:第3题中要找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多少小朋友,吴老师结合圆圈图形和手势语言让学生分别从右往左先找兵兵的位置,再换个方向找到芳芳的位置,最后只要看中间有几个就行了。
4.注重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最后一题的正方形中画圈活动,先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然后再进行画圈。不过画之前先让学生估计一下,画到第几个正方形就画不下了。接着用学生的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发现和老师结论一致后,充满了成功的喜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