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
《找规律》 | ||||||||||||||||
教学目标 |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具有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意识。 2.培养小组合作的意识。 3.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过程与方法 1. 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 2. 通过观察、猜测、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 三、知识与技能 1.初步体会和认识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 2.能用这一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
教学重点、难点 |
1.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探索和合作交流“找”出规律 2. 利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
教学资源 |
多媒体 | ||||||||||||||||
|
《找规律》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 ||||||||||||||||
教学活动1 |
一、情境导入: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 ||||||||||||||||
教学活动2 |
二、 探究规律: 这幅图中有这样三组排列。这些排列都蕴涵着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小组里说一说。 | ||||||||||||||||
教学活动3 |
三、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 ||||||||||||||||
教学活动4 |
四、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想想做做”第1题. (2)变式练习: (课件出示刘翔跨栏图) 米栏的冠军,成为中国人心中的骄傲。其实在刘翔的运动场地上也有咱们今天研究的规律呢。 书:想想做做第2题 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引导学生用图表示出锯木料的过程,再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 欣赏:西湖苏堤春晓图 师: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美在于西湖的美, 前人在苏堤的岸边栽了一行柳树,再在每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 这样就有了“桃柳夹岸,桃红柳绿”之说。 如果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 以栽桃树多少棵? a:质疑:像这样栽柳树和桃树,它们的棵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b:探究规律:你们能想办法找出来吗?在小组内试一试。 c:汇报小结:谁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们小组想到的方法,你们发现了什么? | ||||||||||||||||
教学活动5 |
五、课堂小结 1.列举规律:师:生活中你见到过有这种规律的现象吗? 2.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 做一个有心人,找找身边的间隔排列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