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设计方案
发布时间:2013-11-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杨新霞

课题名称

《找规律》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具有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意识。

2.培养小组合作的意识。 

3.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过程与方法

1. 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

2. 通过观察、猜测、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

三、知识与技能

1.初步体会和认识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

2.能用这一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探索和合作交流“找”出规律

2. 利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找规律》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一、情境导入
1
.寻找规律:多媒体出示例题里的场景图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教学活动2

 

 

二、 探究规律:

 

这幅图中有这样三组排列。这些排列都蕴涵着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师:每幅图中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
师:这属于一种间隔排列,图1中夹子排在开始和最后,我们把它看作两端物体,手帕排在中间,我们把它看作中间物体
谁能说说下面两幅图中,两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各是什么?
:看到这三组排列,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每组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目有什么关系?(先独立完成表格,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两端物体

 

中间物体

 

 夹子

 

手帕

 

 兔子

 

蘑菇

 

木桩 

 

篱笆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小组里说一说。

 

教学活动3

 

三、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1
.师:是不是这样排列的两种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动手验证一下。
2
.四人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要求: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1个圆。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3
.集体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其实这里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两端的物体,圆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间的物体。像这样排列,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物体的个数=中间物体的个数+1

教学活动4

 

 

 

 

 

 

 四、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
应用规律:
 
1)基本练习:

想想做做第1题.
          
1)观察电线杆和广告牌的排列规律
          
2)列式计算。
          
3)你怎样想到广告牌的个数比电线杆的根数少1的规律的?

2)变式练习:
间隔问题:

(课件出示刘翔跨栏图)
师:看!这是谁?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举夺得男子110

米栏的冠军,成为中国人心中的骄傲。其实在刘翔的运动场地上也有咱们今天研究的规律呢。
出示:110米跨栏,10个栏中间有多少个间隔?
  
锯木料问题:

书:想想做做第2

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引导学生用图表示出锯木料的过程,再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
圆周问题:

欣赏:西湖苏堤春晓图

师: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美在于西湖的美,

前人在苏堤的岸边栽了一行柳树,再在每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

这样就有了桃柳夹岸,桃红柳绿之说。

 

如果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

以栽桃树多少棵?

a:质疑:像这样栽柳树和桃树,它们的棵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b:探究规律:你们能想办法找出来吗?在小组内试一试。

c:汇报小结:谁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们小组想到的方法,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学活动5

 

五、课堂小结

1.列举规律:师:生活中你见到过有这种规律的现象吗?

2.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

做一个有心人,找找身边的间隔排列现象。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