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前概念》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14-01-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章桦洁

利用多种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前概念

在接受正式的科学教育前,学生头脑里早已有了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

看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相对原始、不够精确的看法和思维,有别于其日后将要接受的正规科学概念,一般称为前概念。在之前的教学中,我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去开展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总有很多的不理想。经过这一年来在工作室的不断学习,才让我对“前概念”这三个字有了一个真正的了解。

前概念具有隐藏性、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的看法都不一样,所以我们的教学必须在了解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经过这一年来的不断摸索,在课堂上我主要以以下两种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1、画图法

   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画图,是一个动手的过程,更是一个动脑的过程。画图这种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适合小学生,而在画图的过程中学生也可将头脑中对事物的前概念表露出来,让老师了解。例如《食物的消化》一课中,我就是利用图画的方式将学生的前概念展露,与正确的科学概念形成认知冲突。

师:在米饭带你们旅游之前,请你先来猜测下,你觉得米饭在人体内旅行会经过人体的哪些器官?请你先合理推测,然后再把米饭的旅游路线画在人体轮廓图上。

学生拿出记录单绘制,教师巡视。

师:画好后,小组内先交流,看看谁画得比较合理。

师:接下来我请同学向大家汇报一下。(抽取三名同学的记录单,展台评价)

生1:我觉得食物首先到达胃,然后到达大肠

生2:我觉得食物首先从口腔进入,然后到达胃,最后才到达大肠

生3:我觉得食物首先从口腔进入,然后到达胃,进入小肠才到大肠,最后还要从肛门排出。

在教学中,采用这种方式能有效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初步的思考和推测,将他们头脑中对食物的“旅行”的想法直观形象的表达出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想法,预测学生认知活动的需求和方向,把活动建立在更加可靠的信息基础上。

 

2、提问法

提问法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能直接了解学生前概念的方法。

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可以了解更多学生潜在的知识,也会引发更多、更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例如在上《火山和地震》一课中,对于火山和地震,学生多少有些了解,但我又把握不好他们到底了解多少,所以在课堂一开始我就提了两个问题,“关于火山、地震你们有什么想了解的?”“对于刚才提出来的这些问题,有哪个是你们可以解决的?”通过这两个问题,我了解了学生关于“火山、地震”这两个概念的前概念,也为我后续的教学目标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针对的解决学生的认知困难,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年来,在教学中我有意关注学生的“前概念”,使课堂的效率提高不少,学生的探究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尽可能多的把学生的潜在充分挖掘出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