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蛤蟆》教学反思
武进区新街小学 卞莉月 2012/2/16
《数蛤蟆》是一首四川民歌,它选取了生活中一种常见动物,表现了它们可爱的形象,歌曲具有一定的“启智性”,帮助学生熟悉量词的用法。衬词的运用也很有特色,不仅增添了民歌风味,而且使歌曲结构更加完整,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民歌的特点及四川民歌特有的格。
本节课我以《西游记》《小老鼠偷油》作为导入,设计意图在1、激发学生课堂兴趣,创设本节课的学习情境。2、从欣赏入手初步揭示童谣的特点节奏性、生活化,歌唱性。第二个环节说童谣我运用的是教材中的《gazigazi拉大锯》的音乐材料,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更好的掌握了童谣的节奏性,律动性,强弱对比。在歌唱教学环节我的设计意图则是注重1、学生歌唱习惯的培养2、低年级聆听习惯的培养3、一年级歌词记忆方法的有效性4、低年级学生音准识谱教学的方法与探究。最后拓展部分我运用了山东民歌《花蛤蟆》《拍手歌》。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觉得我这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还有许多的地方值得推敲,经过教研室李珊珊老师的指导,我发现了本节课我还存在以下几个值得改进的地方1、教材的有效利用2、材料的层次性问题3、问题的指向性4、材料的音响问题4、说的和唱的要分开5、低年级学生声音的控制及要求。李老师的这些建议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也在教学中发现了许多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