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剑湖小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
2014.1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识。
1、加强理论学习
本学期教研组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指导,继续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的理论以及有关案例,做到读有所悟,以读带教。
2、积极参加培训
我校从不让教师轻易放弃任何一次培训活动,在这每一次的培训活动中,除了要求组员认真参加培训活动以外,还要求能将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教学活动相结合,不断进行反思,取长补短,为自己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二)加强校本研训,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能力。
1、本学期,本组校本研训重点研讨“生本课堂”,探讨如何高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丰富性、主体性、生成性等特征,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平台,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实践创新的目标。因此,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主题研训活动的重点放在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展示式、协作式、探究式的综合实践教师高效活动指导模式,积极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活动指导课研讨,努力打造“先做后导”的教师高效活动指导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另外,我们还建议每位教师都要对开展的活动进行认真反思并撰写案例,提炼感悟。
2、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互动。
由于我组人员较散,集中起来不容易,但我们还是尽力发挥教研组博客及校园网络优势,为老师们提供互动平台,以便老师们随时了解新资讯、掌握新动态。另外每次教研学习的资料也都会及时上传,逐步形成教师们交流、互动的有效窗口和平台。
(二)坚持以生为本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1、亲近家乡 体悟乡情——本学期六年级学生以“我为花博添光彩”为主题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花博知识知多少,花博见闻、花博会给武进带来的新变化、畅想花博等。
2、开展社会实践 体验爱乡之情——五年级的学生则以“年俗研究”为主题,展开了对家乡年俗的研究。他们运用了走进社区采访、观察,调动身边的亲朋好友访谈、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年俗。亲手编一编中国结、包一包饺子等方式体验家乡年俗。本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3、话中秋——三年级同学以“话中秋”为主题,教师引领孩子了解世界各地的中秋习俗,以面带点,重点落在研究家乡的中秋习俗。用尝月饼、设计月饼包装、编写中秋故事、写中秋小诗等方式,让学生爱生活、爱家乡。
4、班级吉尼斯——四年级同学以“班级吉尼斯”为主题,教师和孩子们一起了解什么是吉尼斯,观看世界各项吉尼斯资料,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挑战精神,在班级设立吉尼斯,提供孩子自我展示的舞台,孩子们个个蠢蠢欲动,活动精彩纷呈。
5、养成收集、整理资料的好习惯。
要说有多少经验,我们组的组员可以说是很少,但我想只要我们肯做就一定会有收获。在教会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同时,我们老师更应灵活掌握。所以在期末我们要求教师必须整理好一学期的研究资料,包括计划、方案、反思、学生成果展示资料等,养成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习惯。
(三)综合践活动教研组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程的实施,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我们发现在活动中存在一些困惑和误区,主要是教师怕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原因主要有:
(1)师资力量薄弱,由于任综合实践活动课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或一包到底,或觉得无从着手,不知道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该如何有效指导、正确评价,业务素质不够。虽然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师资培训,但缺少专家引领,摸索过程太过漫长,对学生发展也不利。
(3)现有的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对教师的评价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而往往忽视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正出于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很难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欢迎。
(4)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原则决定了相当一部分活动需要在课外开展,有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缺少老师的现场监护,这就导致了学生家长对孩子安全的担忧。
与其他组相比,我们综合实践组还很不成熟,组内教师的成长空间还很大,但是只要我们每位老师同心协力、辛勤付出,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加强组内研讨、经验交流,深入开展实践活动,把教研活动落到实处,我相信综合实践组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