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教学>>教研活动
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09-04-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周茹媛

案例:

一次,我上《李子核》一课。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名叫瓦尼亚的小朋友,趁家人不注意,偷尝了一个李子。妈妈知道后,问大家吃了李子没有,瓦尼亚说自己没有吃。后来他听妈妈说,谁要把李子核吞下去了,肚子里就会长出小树来。他被吓得脸色发白,忙说自己把李子核扔到外面去了。这个故事是要告诉孩子们,做人要诚实,不能撒谎。为了让孩子们充分感受瓦尼亚听了妈妈的话时害怕的心情,我在教学过程中提了一个问题:“想想,如果你是瓦尼亚,偷吃了李子又说了谎,听了妈妈的话,你会想些什么?”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他们的回答都符合的设计——“我很害怕,怕肚子里真会长出小树。”“我很担心,心想肚子里可别长出小树来。”

就在这时,我发现一个平时不太爱听讲的孩子还坚持举着小手,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渴望。为了不打击他参与的积极性,我微笑着请他发言。他说:“瓦尼亚说谎是他不对,可妈妈也撒谎了,肚子里是不可能会长小树的,小树要生长在土壤里。她不是也骗瓦尼亚了吗?”我的笑容凝固了,反应过来的孩子们倒变得更加活跃起来:“对呀,妈妈也撒谎。”“为什么大人可以撒谎,小孩撒谎却就要受批评呢?”“我爸爸妈妈也对我说过谎呢!”

……我愣住了,然后是漫长的尴尬…….

(摘自 万皎:《到底谁在撒谎》,《人民教育》)

 

请大家认真学习本周的材料,运用“开发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并说说你会怎样开发和利用这一动态生成的资源。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本篇博客可以在这两周内完成,请大家先仔细研读学习材料,再作分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