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本色课堂,追求优质高效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2-03-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周茹媛

打造本色课堂,追求优质高效的策略研究  

                                             武进区新街小学

                                             2011.12

   一、研究背景:

1.源于对教学本质的思考。教学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由学习者完成、以促进学习者发展为目的的学习。课改以来,课堂教学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学目标的变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纵观课堂教学现状,我们认为目前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提出追求本色课堂,返朴归真,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2.源于对教学现状的思考。现代教育技术高速发展,网络信息时代的课堂教学,在追求大容量、大开放、大视野时,许多弊端也不断呈现。我们在授业的同时大都忽视了人的个体生命的存在,以致在我们的课堂学生只能按老师的意图有一种答案,经常在课堂上看到,学生一旦不能按老师的意图回答时,老师要么指责,要么干脆直接自己代替学生回答。就是在我们现有课堂上,学生一般都只有顺向思维,很少逆向思考的学生,学生没能有自己的思想,没能有师生在课堂上由思想碰撞出灵感火花,而新课程理念则强调要尊重人的思想自由和独立性,尊重人把握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严重缺失;其次,教学内容失去本色,只有在课堂上才感觉到知识的存在,在考场上才能发挥它的威力,很多老师也感慨课堂上学的东西在生活中没有多少价值;第三,课堂教学形式失去生态本色,僵化而无个性,体现在课堂程式和课堂语言的模式化。我们提出追求本色课堂,返朴归真,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设想,期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都进行尝试研究。

3.源于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与《中小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与《中小学课程标准》都明确指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这就为我校进行“本色课堂”研究、打造关注儿童本性、适切学生身心特点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导向。

4源于对学校主动发展的目标的思考。我校已成为江苏省优质学校,我校的发展上了一个更高、更好的平台。我们需要创建与此相应的特色,尤其是教学上的特色。打造本色课堂这一课题的有效实施,能帮助教师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形成各学科的本色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形成一所学校的教学特色,创建起学校的特色。

5源于对教师发展的追求学校要发展都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就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要求。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与土壤,是教师发展的主要载体。打造本色课堂有利于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研究,加深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6源于对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本色课堂所追求的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能让学生更轻松一些,让感受更深刻一些,让学习更快乐一些,有利于减负工作的真正落实。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其观察力、记忆力等,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理论思考:

1.有关概念的界定:

1)本色:《汉语大词典》给出的解释是:本来的面貌;原有的性质或品质。本课题中的“本色”,取事物“本来的面目”、“本来的样子”和事物的“原生状态”的意思。

2)本色课堂:就是返朴归真、追求课堂教学本来的性质和应有的价值,体现本学科的特色和课程性质的课堂,是体现儿童本性,适切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规律的课堂,是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本课题所论及的课堂,即在规定的时间内,旨在掌握相对固定的学习内容、在相对固定的学习场所(教室)实现教学对象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品德的培养和个性完善的教学活动。

打造本色课堂,也就是要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体现本学科的课程性质和学科特色,适切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规律,从而实现学科教学的优质高效,很好落实课程目标。

3)优质高效:就是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力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从教学目标来看,本色课堂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为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单纯的为了学生的成绩,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从方式方法来看,课堂的教学目标、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追求真实、朴实、扎实,使每一项教学活动都有意义,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

2、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指向学生个人的创造性、目的和意义,是培养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人本主义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目的时,无不重视人性的培养,普遍关心教育对培养儿童独立人格所起的作用。基于此,本色课堂的打造,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意义学习、发现学习,使教学过程的组织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使整个身心灌注其中,进行自发学习,以获得优质高效。

2)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性教育理论提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这一命题,主张力图改变学生的地位与现状,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改进和调整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本色课堂的理论基于此提出。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构建本色课堂实施的具体策略和各学科教学模式,以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为研究重点,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对教学全程进行诊断、设计、改革,使教学活动达到优质高效。

2.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角色意识,转变教学行为,使教师在学习、研究、创新活动中打造本色风格,促进专业成长。

3.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本色学习,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聪明地学习,轻松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

4.通过研究,创建学校本色课堂教学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办学品位。

四、研究内容:

基于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根据本色课堂的基本精神,着重研究如下内容:

1.依据本色课堂的基本精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研究。

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都要体现本学科特色和课程性质,适切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做到目标恰当,内容实在。

2.依据本色课堂的基本精神,建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的研究。

要建立起少教多学,先学后教,学教互动,总结反思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这一模式必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各学科可以根据本学科特点,研究建构不同的课型。

总的要求是: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主动发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活动。

2)强调真实、朴实、扎实。内容选择、学习活动设计,都必须是真实、扎实、富有意义的。

3. 依据本色课堂的基本精神,着力优化课堂教学技术细节的研究。如课堂教学中情景材料的选择,问题探究的设计,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教学手段的应用,情感氛围的营造,学习方法的指导等,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各项活动都有意义,都能优质高效。

4. 依据本色课堂的基本精神,改进作业练习等课外校外学习活动的具体策略。本课题不仅打造本色课堂,而且要进一步打造本色作业,使课外、校外学习活动也要体现课程性质目标,适切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规律。

5. 依据本色课堂的基本精神,研究改进教学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与批改等,及对学生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的评价,都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统一,重在过程性观察评价。

五、研究方法: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将主要采取如下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本课题将首先采用多种方式,对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正确把握存在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改进策略。

2.文献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收集资料,在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本色课堂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以及激励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师课堂行为。在这基础上形成体现新课程要求、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优质高效的本色课堂教学模式。

3.行动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和探索。在实践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要使研究的本色课堂的成果对课堂教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六、研究计划:

1.研究准备阶段:(201112月——20122月),确定课题,制定方案,进行课题论证。负责人:课题组长。

2.理论准备阶段:(20123月——20126月),学习本色课堂有关理论。负责人:课题组长。

3.探索实验阶段:(20127月——20136月),探索本色课堂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和打造本色课堂的基本策略。负责人:所有课题组成员。

4.全面验证阶段:(20137月——20149月),进行验证性实验,多种策略的拓展研究。负责人:所有课题组成员。

5.评价总结阶段:(201410月——201412月)写出研究报告、展示网站成果,结题。负责人:课题组长、副组长。

保障措施:

1.时间保证:现在到2014年中,每月一次专题学习时间,每学期一次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和一次讲座,并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

2.组织保证:建立以周茹媛为组长,吴彩琴、杜华萍、倪莹芝为副组长,由我校各科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

3.制度保证:在课题组长统一领导下,有各部门协调制定出本课题管理条例,以保证研究任务的完成。

4.经费保证:加强对本课题研究经费投入,努力提供设施、设备、资料及排出活动经费等物质条件。

八、研究成果呈现:

1.研究报告:结题时提供可以反映课题研究实际情况和研究成效的报告1份。

2.研究论文:结题时,编印“本色课堂”论文集。

3.教案、案例集:编写有关教案和案例汇编。

4.音像资料:反映课题研究内容的录像资料。

5.课题网站:反映课题研究动态过程的本课题网站。以上资料均在网上反映出来。

6.本色课堂总标准(目标如何设计、内容如何选择、各个细节如何处理:创设情境、组织教学等)和各学科标准。

7.各科教学模式。

8.《本色课堂文集》(包括:各科本色课堂教案、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学论文、课外活动优秀方案等)。要求每位老师积极撰写,不断积累。

9.《本色作业集》

 研究组织:

组长:   周茹媛

副组长: 吴彩琴   倪莹芝   杜华萍

组员:   卞莉月   居春明   居静艳        管洪霞 

戈彩萍   张秋月   王玉妹   吴小玲       孙惠娟

 

 

武进区新街小学

2011125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