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北大荒的秋天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读词句,想象意境,领会北大荒的美丽。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简介北大荒。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句子。
三、检查自读情况。
1、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2、指导读好长句子。
3、读课文。指名分自然段读。师生共同评议。
4、回答问题。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四、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2、识记生字字形。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2、组词:透()火()烧()铃()文()秀()灰()绕()岭()纹()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1.读词语;2.指名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如洗)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的流云是什么样儿?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练习朗读和背诵。
2.学习第三自然段。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指名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丽。
3、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第四自然段,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热闹,超出一般)
那几句具体写热闹非凡 ?
大豆、高梁当作什么来写了?(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
练习朗读,指名读。练习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 沉甸甸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厚。
5、齐读第6自然段。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齐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背诵全文。☆教学调整☆
6、西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4、感知全文: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湖水 湖堤小岛 华灯
5、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四、作业
⒈描红;⒉抄写词语;⒊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听写几个生字:雅、般、柔、州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第1自然段
1、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2、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西湖是什么?
(二)第2自然段
1、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1)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2)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3)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2、以读代讲,读中作答
3、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4、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讨论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5、教师启发,引导朗读: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硕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6、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三)学习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
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
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2、(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3、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4、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5、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和品。学生朗读练习。
四、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⒉摘抄好词佳句。 ☆教学调整☆
7、拉萨的天空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对拉萨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有关拉萨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
2、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目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西部,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别处不同的天空。板书课题:7、拉萨的天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认读生字新词,了解词意。(1)去掉拼音,读准生字。(2)给生字找朋友。(3)读准新词,并再回到文中,读懂新词。(4)小组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先练读课文,再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4、初步感知课文。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1、听写词语。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二、精读感悟。
1、轻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⑴拉萨的天空的特点:湛蓝、透亮。
⑵品读比喻句。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什么?由此你体会到什么?
⑶怎样读好这句话?
⑷小结:这一段是全文的总起,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令人神往的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仰望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
2、自读二至四自然段,用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
⑴小组交流,并读一读。
⑵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⑶全班交流品味,学生读句,谈体会。
⑷图片展示
3、齐读第五自然段。
点拨:准确、形象的比喻,点明了拉萨天空的美,表达了对拉萨的热爱。
三、品读模拟,拓展眼界。
1、齐读课文,让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再次走进拉萨,欣赏拉萨的蓝天。
2、模拟情境。假如你是一名拉萨当地的导游,今天你要接待一批游客,请你着重带领大家欣赏拉萨的蓝天,并有机地介绍有关拉萨的其他内容。
四、指导背诵。
1、可提供关键词语,理清层次,逐步背诵。
2、可借助各种拉萨天空的图片资料,以境助诵。 ☆教学调整☆
习作2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2.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3.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图文结合抓住主要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4.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懂例文。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他的自画像,并且描述了图画中的自己,希望同学们能喜欢他。
2.读例文。(学生认真听。)
3. 通过小虎的介绍同学们都认识了这位新朋友,你们说一说这位新朋友有什么特点?他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自己的?(学生自由发言。)
4.总结学生的发言。(身材、长相、年龄、表情、性格、爱好。)
5.过渡:你们也有自己的特征,请你也试着把自己介绍给小虎认识一下。
二、引导讨论,归纳要点。
1.要想让新朋友对你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你也得画一副自己的画像,并且把自己介绍给小虎。想一想,你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呢?
2.老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概括并板书。(年龄、性别、长相、性格、兴趣)
3.介绍时必须抓住以上各方面的特点——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请你说说你自己哪里与众不同。(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后发言。)
4.小结并归纳习作要点:介绍一个人必须包括人物的年龄、性别、长相、性格、兴趣等多方面。还必须抓住以上各方面的特点——与别人不同的地方。介绍时必须按一定的顺序。
三、教师指导,口头作文。
1.课件出示词语供学生参考:例如:外貌描写:红扑扑的小脸脸蛋,黑里透红水灵灵的大眼睛,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小而有神的眼睛,能说会道的嘴巴,樱桃似的小嘴 性格描写:活泼、内向爱说爱笑、泼辣、腼腆
2.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进行自我介绍,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提醒、补充。
3.小组将说的比较好的同学推荐到班级交流,相互评议,共同提高。教师适时点拨细节处理。
四、学生独立仿写练习。
1.学生自己画像,进行习作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2.选两三个同学的草稿读给大家听,请大家猜作者是谁,如果大家一听就猜出写的是谁,那就说明他抓住了外貌等多方面的特征,予以表扬。如果猜不出,组织讨论,进行修改。
五、总结
练习二
教学目的:
1、进行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词句练习。2、写好钢笔字。3、读背成语,学写毛笔字。4、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教学重点:
进行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词句练习和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自由读通,读顺句子。
3、小组学生合作查字典,讨论选择确切的解释。
4、小组交流:根据句子和字典选出合适的字义。
5、师: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也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快速、准确地了解一些难解的字词的意思。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小组学习。仔细观察,讨论: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样写才好看?
3、轮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名总结: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审题。
2、出示8条成语,四人小组学生合作学习,读准成语的音。
3、分小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4、连读成语,体会意思。
5、练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竖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之分。
2、教师书写,指导运笔方法。
⑴悬针竖:逆锋右上入纸,向下行笔,渐行渐提,引申出锋,力送锋尖,悬空回缩收笔。
⑵垂露竖:起笔同上,中锋下行,收笔处稍顿再折向左上缩回,藏锋收笔。⑶要在竖中线上书写,不要歪斜。
3、练习书写。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读题,明确要求。
二、指导。
1、出示书上的挂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小组讨论: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3、小组汇报。
4、集体讨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三、分角色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