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宋剑湖小学 朱秋莲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相辅相成的互动双方。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教师教平行班的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教学效果也会有所不同;不同的教师讲同一内容的课,听后感觉也会不同,这是值得思考和深究的问题。虽然原因众多,但主要在于学生的主体性是不是发挥出来了。那么。如何在语文课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首先,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彰显学生个性,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采用讨论交流、感悟分享、表演背诵,配音朗诵,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来激活课堂,吸引学生。如我在上二年级《梅兰芳学艺》这一节时,我就让学生事先了解学艺的种种情形,让每组派代表模拟角色、上台表演梅兰芳连眼神的样子和动作,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能使学生受到启迪。整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给学生留下深刻影响,受益匪浅。
其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是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经验的教师都体会到:课堂气氛民主、宽松、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则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老师稍加点拨,学生灵感就如泉涌,课堂教学就会取得双赢的效果。
另外,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化解学生因回答问题错误而引起的尴尬,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对与错,甚至回答不出来也没关系,学生没有压力,才会放心大胆地参与课堂的学习,积极地回应老师的教学。
总之,教学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教学改革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只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激发学生自主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才能培养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