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学艺术
宋剑湖小学 朱秋莲
听过许多名师的课:于永正老师的“艺术人生”,孙双金老师的情智课堂,王松舟老师精致大气的诗意课堂……每一位老师的课堂都让我深刻的感受到语文课的魅力。我并不奢想当名师,因为自知本身内功不够,但也想通过不断地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借鉴他人的教学艺术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当代教育要求,让学生更喜欢自己的课,让学生更享受语文的课堂。
大家都知道,教学艺术来自于高明的教学方式、方法,来自于对学生智慧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但是无论怎样的教学艺术都首先来自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因为没有一节充满艺术魅力的课不是首先来自执教者对所教内容的准确把握的。记得以前自己上公开课的时候,也会反复地研读教材,阅读大量的教学参考资料,虽然从中借鉴了一些成功的或者比较新颖的做法,但也会阻碍了自己对教材的独特见解,缺少了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本色,即使课上得有模有样,长此以往就缺失了自己的教学特色,更谈不上风格了,因此在教学中,独立研读教材尤为重要。再看那些名师,无论是于永正老师的以情激情,以读悟情,还是孙双金老师的情智教学,又或是王崧舟的诗意课堂,或是周益民的诗化语文,都离不开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读,他们课堂上的所有方法,所有让人觉得出彩的地方无一不来自对教材的理解。
因此,要想自己上好课,还在于教师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挖掘,并辅之自己的独特见解,呈现于课堂。我想,只有这样慢慢地尝试,慢慢地坚持,我们总会有自己的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