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内容,尽显语文本色
发布时间:2015-03-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许霜婷

一、依据文本确定教学内容

1.现状:阅读教学无“抓手”

不少语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呼声:“语老师太难当”,难在哪里呢?笔者认为主要难在阅读教学“无抓手”。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有一个郁积已久而旁人却几乎无法理解的困惑:阅读课到底教什么?就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无从下手,除了介绍写作背景和作者、理解字词、划分段落、归纳大意和学习写作手法外,便无他法,一方面不知道该教什么,不知道教了什么;另一方面似乎什么都可以教,什么都没教精,这显然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出了问题。

2.策略:文本的教学解读

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活动,是“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感受某一种特定文本的过程”。由此看来,阅读课就是教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解与感受。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作者三方平等对话的过程,现在不少教师已经意识到师生之间的平等主体关系,这相比过去无疑有很大的进步,但我们还应当把作为文本作者纳入到主体行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除了理解者自身的因素外,还取决于作品。

二、依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

1.现状:“借班上课”为哪般

时下流行的“公开课”绝大多数都是“借班上课”,大多数借班上课得到的评价都不错,但无论教师在课堂上多么“机智”,最后都是想方设法地把学生置于自己的思想框架之内。教师提前做好若干预设,完全掌握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权,“以不变应万变”,当然“游刃有余”。然而成功教学的基本前提之一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备课首要就是要备学生,这个学生不是抽象的整体,而是具体的个体。有的老师确实能够借班上出真实的好课,但在事前一点不了解学生阅读基础的情况下进行一堂真实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即使借班上课“成功”了,也并不是自然状态下的成功。

2.策略:探究学生学习经验

了解学情,探究学生的学习经验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把了解、关注学情变成教师教学设计中的实际行为,变成课堂教学的实际行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探究学生的学习经验并非泛泛而谈,而是要根据具体的课文,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理解有困难的地方。从学生读不懂,读不好的地方确定有切实帮助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当仔细探究学生认识活动的思路,考虑如何让自己的教配合学生的学,而不是让学生配合自己的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