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据文本确定教学内容
1.现状:阅读教学无“抓手”
不少语
2.策略:文本的教学解读
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活动,是“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感受某一种特定文本的过程”。由此看来,阅读课就是教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解与感受。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作者三方平等对话的过程,现在不少教师已经意识到师生之间的平等主体关系,这相比过去无疑有很大的进步,但我们还应当把作为文本作者纳入到主体行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除了理解者自身的因素外,还取决于作品。
二、依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
1.现状:“借班上课”为哪般
时下流行的“公开课”绝大多数都是“借班上课”,大多数借班上课得到的评价都不错,但无论教师在课堂上多么“机智”,最后都是想方设法地把学生置于自己的思想框架之内。教师提前做好若干预设,完全掌握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权,“以不变应万变”,当然“游刃有余”。然而成功教学的基本前提之一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备课首要就是要备学生,这个学生不是抽象的整体,而是具体的个体。有的老师确实能够借班上出真实的好课,但在事前一点不了解学生阅读基础的情况下进行一堂真实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即使借班上课“成功”了,也并不是自然状态下的成功。
2.策略:探究学生学习经验
了解学情,探究学生的学习经验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把了解、关注学情变成教师教学设计中的实际行为,变成课堂教学的实际行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探究学生的学习经验并非泛泛而谈,而是要根据具体的课文,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理解有困难的地方。从学生读不懂,读不好的地方确定有切实帮助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当仔细探究学生认识活动的思路,考虑如何让自己的教配合学生的学,而不是让学生配合自己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