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语文,有效课堂
发布时间:2013-12-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朱秋莲

 

本色语文,有效课堂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常态课的几点思考

 

                                宋剑湖小学    朱秋莲

相对于观摩课、研讨课、示范课等公开课而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常态课是常规、自然状态下的平常课,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它担负着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重任。如果说公开课是我们教学技术艺术化追求的展示,那么突出常态课教学技术的修炼,则是我们决战课堂的必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打造高效小学语文阅读常态课,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的职责所系。下面,笔者从五个方面谈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常态课的几点思考。

一、要在目标预置、清晰可控上下功夫。

在实践中,科学设置目标,适时调整目标,和谐完成目标,才可能发挥目标的导航作用。教学目标是对整个教学进程的纲领,如在教学《大森林的主人》这篇课文时,笔者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教学过程:

(一)解题质疑:

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主人”是什么意思。

②“黄河的主人”指谁?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二)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自学文中生字词,能正确读写生字词。

2、思考“黄河的主人”指谁?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三)组织交流:

“艄公”是干什么的?

出示中心句: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成为黄河的主人。

(四)紧扣中心句展开学习。

1、自由朗读中心句,抓住重点词说说你对中心句的理解。

①理解重点词“如履平地”等。

②答案要点:A、黄河水汹涌澎湃,令人生畏,十分危险。

B、艄公凭着他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在黄河上如履平地。所以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2、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这句话,体会其意思,然后指名读、齐读。

二、要在兴趣引领、展开教学上下功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探寻未知世界的原动力,阅读教学中,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悬念导入,激发阅读兴趣。一节课,学生是否感兴趣与导课有直接关系,导好课不仅能紧紧抓住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起到情感交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利用挂图、音乐等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引读质疑,诱发阅读兴趣。“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能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观、强烈的感染。因此,引读质疑的起点应放在“读”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质疑引思,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情景表演,提高阅读兴趣。表演是情感的舞台,能综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是施展学生才华的天地。在表演中,学生通过脑、眼、手、耳、口的综合活动,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化思想教育,发展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三、要在突出主体、重视训练上下功夫

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剥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介绍作者,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教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自己对作品的自主阅读。

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教学《鼎湖山听泉》一课第二自然段:

1、引读:(看到的)过了寒翠桥,进山一看……,草丰林茂,有时几股泉水……,愈往上走……,湿漉漉的绿叶……。直至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

2、听(点击播放清纯悦耳、安祥厚重、欢快活泼

引说: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说出三个词语);对、好、听得很仔细。

3、过渡:这浓浓的绿意,这淙淙的泉声,使我们流连忘返。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像她那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四、要在授之以渔、教给方法上下功夫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课本里的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从课文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讲解和小结,以教材为主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针对教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所教的每一篇课文作为例子,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养成预习的习惯,掌握读懂句子、读懂文章的方法,并且把课堂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实践中去。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信息世界,让童心、童言、童趣充满课堂,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中,我特别重视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示阅读思路,用圈点、批注、勾画等方式进行阅读训练。

五、要在读写结合、学以致用上下功夫

阅读课要求学生会分段、分层次,会概括段落大意,实际上就是分析作者思路的开展,把作者的写作提纲概括出来,这个过程学生的思维是由具体到概括的过程;作文就应该要求编拟提纲,依据作文提纲,写出具体文章,每段要反映一个完整的意思,各段之间要有连贯性,这个过程学生的思维是由概括到具体的过程。其他如文章中心思想、文章详略、文章开头、结尾以及遣词、造句等方面,也要如此训练。即应用从阅读得到的写作知识和能力,认真地作文。这样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读、写结合的语言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如我教学《黄果树瀑布》一课,课堂上,我与学生随着作者的精心导游,不但目睹了黄果树瀑布那白练飞泻、银雨飘洒的壮观景象,而且聆听了黄果树瀑布那乐声齐奏、声浪阵阵的雄伟之曲。我们也如同作者一样,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不停的用感官去触摸,不是的用心灵去倾听,思维的小鸟自由飞翔,每个细胞似乎都灌满了活力,顿觉的胸膛在扩大,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时间在悄悄的流失,同学们在迟迟的品悟。距下课还有10分钟时,作者移步换景”的布局格式、新奇质朴的比喻守法、玲珑剔透的遣词造句、情景浑然一体的情感链条,正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势悄然融入学生的心田,渐渐萌发、膨胀、最后脱口而出,一一道出了此篇文章的艺术特色。

端详着同学们一张张聪明伶俐、洋溢着甜甜笑意的脸庞,我顺势引导:黄果树瀑布这样引人入胜,让我们赞不绝口。其实,我们的家乡也有许许多多引以为傲的名胜古迹,今天,就让我们过一回作家瘾,学一学作者李有贵叔叔,写一处自己熟悉的家乡景色,让我们家乡的盛名也传遍全国、誉满全球。顷刻间,同学们凝神静思,随即奋笔疾书,30分钟后,一篇篇稚嫩的、流露着文本痕迹的作品源源不断的诞生了。

综上所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根本提升,仅仅依靠那一节节经过反复打磨,反复试教到几乎失真的公开课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平日里每一节常态课扎实地落实与发展,教师在教学时要清楚自己教什么、怎么教,在教学目标设置、阅读兴趣培养、阅读方法传授、读写结合训练等方面下功夫。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