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 还原本色——浅谈小学作文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13-10-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孙惠娟

回归自然  还原本色

——浅谈小学作文课堂教学

                      宋剑湖小学 孙惠娟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有这样的理念: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如今小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胡编乱造,不合情理;生搬硬套课外阅读范文和平时作文;内容空洞,记叙简单。而我们教师希望看到的则是有质地的文章。那么,何谓有质地的文章,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所谓有质地的文章,即文章内容富含生活气息,不空洞,不虚伪,写的是儿童生活世界中真实的事情,抒真情实感,表真情实义,有童心童趣,不说空话、套话,不造假。为此,也可通过如下途径来实现。

一、无痕引导——淡化作文痕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也发现学生每次面对作文,总是愁眉苦脸,似乎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苦水。

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许多活动:运动会、观看电影……每一次都是很好的写作题材,但是学生写作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在前不久,我却有了这样的经历:那天学校进行消防演习,我们年段正好有一个特殊使命——扮演被救人员。学生都忍不住心中的激动,兴奋不已。在准备逃生的前几分钟,有个女生怯生生地问:老师,今天的活动要不要写作文?随后,大家的脸上都有一种无奈的表情,一下子教室的气氛凝重了。我当时心里一愣:学生怎么会如此敏感?我都没想到这个问题,况且,我们现在正在演习,怎么不是先考虑自己的生命问题,而是……原来活动后写作文会在孩子脸上留下如此深刻的痕迹,转念一想,假如按照固定的形式写作,结果也是不想而知的。于是,我给了他们一颗大大的定心丸:不写!随之,在孩子脸上又开出了一朵朵鲜艳的花朵。在后来的周记中,我发现还是有学生把那天的经历写成了文章,而文章的质量却出乎我的意料,与平时要求写的作文相比,多的是孩子的童趣,是他们眼中所看到的真实世界。

那一刻,我明白了许多:当教师在孩子的心中深深地刻下作文两字时,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没有什么真实效果可言,而当学生自己想写、愿意写、甚至不觉得这就是作文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作文必须依据生活,从实际里流出来的,才是最生动的,才合乎所以要作文的本意。生活中有的,真实的,才是最美的。的确,作文教学也可以在生活中淡化其痕迹,试试即兴即时历练。

片段设计如下:

让孩子们聆听欢快的音乐,符合着节奏,轻轻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使孩子本身成为乐器,融入音乐,感受快乐,激情澎湃。

师(小结):其实我们的写作就像音乐一样快乐,谁能说说,我们刚才做了什么?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交流,评点)

师:动手写一写,题目自拟。可以是《音乐写作》、《快乐的作文课》、《我喜欢的一节课》……

念念作文片段,随后评点,互相修改,表扬感受独到深刻的孩子。这种经历下来,孩子们肯定会有深刻的体会:真的,写作并不难,作文就是写所见、所闻、所历、所想的事,作文原就来源于生活,不必再刻下深深的痕迹。

二、少作限制——给学生自主创作的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指出:作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为了在写作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自主创造的精神,我在指导作文《 我想对你(您)说》这样一次习作训练时,注意拓宽学生的思维,题材并没有限制,体裁也没有规定,可以是诗歌、散文或是记叙文等等。在交流你想对谁说这个问题时,有对人的、对物的,也有联系那段时间(教师节)对老师说的,还有联系当今社会的某些事实、某些现象说的。总之,众说纷坛,可以说想到什么,就说到什么,就写到什么,如此一来,文章的真情实感也随之流露出来。在批阅的过程中,最令我感动的还是一个既聪明又调皮的男孩的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一张圆圆的娃娃脸上,嵌着一张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嘴,再加上瘦瘦的身材,似乎风一吹就能倒的那种,这就是我们的徐老师。无论她有多么疲倦,多么劳累,可一站到讲台上,声音总是那么清脆、有力。在这儿,我只想对老师说声:谢谢您,您辛苦了!看到这个开头,千言万语化作泪水夺眶而出,我真想对他说:你长大了,懂得理解了。有什么比付出得到收获更感欣慰的呢?孩子在文章中敞开心扉,把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极富个性。

也许有时候,给孩子一个自主的创作空间,他们便会还你更多的惊喜。有点夸张的说,这正如在承办奥运会的活动中,我国提出的一句话——世界给我六十天,我给世界五千年。

三、多管齐下——妙笔定能生花

1、结合文本,适时读写。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特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不愧是一篇好文章,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可以请学生摘录自认为好的句子,并说说句子好在哪里,这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立性,又在学生理解、欣赏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仔细揣摩他的写作方法,鼓励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有所解。古人说得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适时适地地进行练习,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练片段,练讲,练写。

在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后,可设计这样的小练笔:

阿曼达在废墟底下的36个小时,会想写什么?和同学们说写什么?

先请学生讨论、交流,鼓励不同的想法。把讲的内容写成一片段,再交流,根据实际情况表扬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写得精彩的同学。

这样练习写作,学生易接受,写得也富有真情实感。

2、用心观察,与日记同行。

曾看过法国大作家莫泊桑学会写作的故事,莫泊桑初学写作时拜著名小说家福楼拜为师,福楼拜请莫泊桑观察每天从他家门口经过的一辆马车,并用日记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莫泊桑看了两天,觉得没什么好写。福楼拜指出,那是最基础的观察写作锻炼,要他仔细看马车在晴天是怎么走的,雨天又是怎样走的,上下坡怎么样,马车夫在平时、下雨刮风、烈日时的表情是怎样的。莫泊桑照着他的方法去写马车夫,再写守门人……他不断深入生活,仔细观察,积累材料,毫不间断地练习写作,终成了大作家。

作文来源于生活,每天都会发生不同的事情,用日记来记录所观察到的是再好不过了。记得一个比较好动的学生写过这样一篇日记:他发现外公的手上有一道伤疤,通过了解才知道是掏楼道下的阴沟时不慎弄伤的。在结尾时,他是这样写是:虽然外公和我一样有点好动,但是他的好动真令人感动!随后,我把这句话读给学生听,让大家评评,说说自己的见解。大家都说好,因为它点明了中心,而且文句也很风趣,看出他在生活中细心地观察了。在同学们评价的同时,我发现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同学这样的评语使他信心大增。我也对这篇作文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好动不是件坏事,只要你多观察,用心体会,文章肯定会写得更棒的。这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学会观察后,便会觉得生活处处有作文。因而写好作文也无什么诀窍,关键是从自己的生活写起,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此外,还可创设良好的环境,如班中的素质教育展台、荣誉台等,多多地接触大自然,充分利用孩子特有的好奇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抓住灵感,积累素材,写出真实见闻,抒发真实感情,有质量的文章才会不断在学生笔下流淌出来。

3、由此及彼,合理想象。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通过观察一事、一人、一物、一点,由此及彼,大胆、快速地进行联想。这事、物等可以是热点问题,学校、社会上的公共事件,做到大事大议,小事也可以大议或小议。

比如学校近几年开展的红红火火的考级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即使没有什么特长的学生也可以试着参加一些简单的项目,其乐融融啊!在本班一位小朋友的作文中,看到这样一段话:考级活动给我的童年增添了无限乐趣,在活动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自己原来也有很多特长,将来,我一定要向这方面努力……”在作文中,我可以确切地说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学到了很多,甚至让一些平时觉得自己一无所长的孩子都找到了自信的钥匙。那段时间,校园考级可是热门话题,小作者由此联想到自己的未来,对于同样写理想的文章,她的文章则更有说服力,更有贴近生活。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想象力极其丰富,在他们的眼中,星星是可以摘的,月亮是可以坐的……而他们这个年龄段也是最喜欢童话的时期,但是想象终归是想象,经常碰到这样一些文章:内容天花乱坠,根本不着边际,想象得太不合理了。假如这样继续下去,想象作文在学生的印象中会颠覆掉真正的含义。这时,我们可先从续编童话开始,有了文章开头、过程,学生不难找到正确的方向。而且,这样的写作学生也会对照前面部分原有的故事内容,从而学会合理想象,懂得如何写童话。因此,只有通过合理的联想,使文章有自己的思想,才能做到篇篇有个性,篇篇含真情。

总之,鼓励、指导学生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拒绝空话、套话、假话,回归自然本原,作有质地之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是写作教学应追求的有个性、有新意的境界。而我们作为学生写作的指导者,更应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不断地寻求有质地之文的课程改革之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