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教学设计
吴小玲
教 材: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89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思路。
教学难点:正确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
教 具:教学课件。
一、复习铺垫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小伙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贝贝一起学习吗?
提问:我们看看贝贝遇到了什么难题?
讲述:贝贝想到果园里面摘苹果,在果园门口,碰到了看管果园的大象先生。(课件出示:大象,“要想进去,就得先过我这几关”)我们和贝贝一起闯关,好吗?
第一关:数的分与合
8 6 4 3
∧ ∧ ∧ ∧
1 □ 1 □ 1 □ 1 □
第二关:
9+1= 9+1+3= 9+1+4= 9+1+6=
第三关:
10+3= 10+5= 10+6= 10+7=
小结:恭喜大家闯过了三关,贝贝在我们小朋友的帮助下终于来到了果园,他看到了很多苹果,可开心了。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小贝贝拿来了一个盒子,准备摘些苹果带回家。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
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学生:盒子里面有9个红苹果,盒子外面有4个青苹果。
提问:你能提出一个与加法有关的数学问题吗?要算一共有几个苹果,怎样列式?(9+4﹦)
学生回答
三、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谈话:9+4你会算吗?不着急,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等会儿,请你讲给大家听?
提问:知道得数是多少吗?一起说9+4=13。
提问:怎么算9+4呢,谁来说一说?(师生交流。)
预设:
①生:我把9看成10,10+4等于14,多加了1,再减去1,14-1=13
②生:我接着盒子里的9个红苹果继续往下数的,数出来13个。
③生:盒子里还能再放一个苹果,就正好是10个,10再加外面的3,就是13。(课件演示)把4分成1和3,9和1合成10,10再加3就是13(生边说,师同时板书)
提问:为什么要把4分成1和3呢?(1和3是怎样来的?4可以分成2和2,为什么偏偏分成1和3呢?)
小结:因为9和1可以凑成10,第三种方法我们可以给他起个名字——凑十法
谈话:同学们,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
四、优化算法,点出课题。
1、谈话:贝贝很高兴采到了苹果,又去果园后面的小花园里采了一些花(出示示意图)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列式:9+7=
引导:先圈出10朵再计算,左边的黄花向谁借变成10朵呢?7可以分成1和几,请你把这个分的、圈的、想的过程填到方框里。
追问:为什么只把7分成1和6,不分成2和5,3和4呢?
2、比较
师:观察9+4=13 9+7=16这两个加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揭示并板书课题:9加几
小结:我们探究出的一种比较好的计算“9加几”的方法是凑十法,先想到9+1=10,再从加上的数里分个1出来和9凑成10,再用10加剩下的数。
五、强化练习,巩固提高
1、贝贝拿着苹果、花准备回家了,但是门口有正方体挡住了路,贝贝也刚学会了用凑十法计算9+几,现在他准备大显身手了。你知道他在计算时是怎样想的?填好书上的方框。(想想做做1)
2、看箱子的旁边还有牙刷呢。想一想要把5分成几和几,填好书上的方框。(想想做做1)
3、贝贝觉得凑十法很好玩,又拿来了小棒玩。左边几根,右边几根,先列式,然后请小朋友先圈出10根,再进行计算。(想想做做2)
4、大象表扬贝贝聪明,送给他两张门票,不过,贝贝要把门票背后两道算式之间的小秘密找到,才能得到。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想想做做3)
谈话:这两道题,你会算吗?先自己算一算,再比一比,看看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练习后组织交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是一样的。
4、贝贝感谢大家帮助了他,可是这时候小蚂蚁也来凑热闹,准备出题考考贝贝,你们愿意继续帮助贝贝吗?(开火车说)(想想做做4)
5、接下来自己动手在书上写写答案吧?(想想做做第5题)
师:齐读算式,边读边观察得数的特点。
学生汇报
①结果都是十几。
②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
提问:这个“1”哪儿去了?(凑10)掌握了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快又准的计算9加几了。
六、全课总结
贝贝今天和大家学习的非常开心,你们呢?今天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怎样计算9加几?回家后骄傲的告诉爸妈今天所学到的本领。